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中央、省、市、区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要求 | 第13页 |
·浏阳市错位发展需求 | 第13页 |
·改善原住民生活及经济发展的需求 | 第13-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建设可持续发展区域 | 第14页 |
·实现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全面协调发展 | 第14-15页 |
·加强浏阳河生态走廊的风景保护打造浏阳市生态资源品牌 | 第15-16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的地域范围界定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对象界定 | 第17页 |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概况 | 第19-26页 |
·国家两型社会政策对此类规划的指导意义 | 第19页 |
·国外乡村布局及规划的理论及实践案例简介 | 第19-22页 |
·亚马逊河生态走廊规划 | 第19-21页 |
·韩国汉江——生态乐园 | 第21-22页 |
·国内乡村布局及规划的理论及实践案例简介 | 第22-26页 |
·“五朵金花”的运作模式 | 第22-24页 |
·打造“五朵金花”的几点启示 | 第24-26页 |
第3章 浏阳河生态走廊的布点因素分析 | 第26-35页 |
·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 第26-29页 |
·地理环境概述 | 第26-27页 |
·生态景观因素 | 第27-29页 |
·交通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文化因素分析 | 第30-31页 |
·物产因素分析 | 第31-32页 |
·功能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功能矛盾分析 | 第32-34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产业功能分析 | 第34-35页 |
第4章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规划的空间构成因素分析 | 第35-46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规划的总体态势定位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布局片区分析 | 第35-36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空间形态格局分析 | 第36-37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生态规划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浏阳河绿色生态走廊 | 第37-38页 |
·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营造 | 第38页 |
·构建城镇绿地系统 | 第38页 |
·临河旅游景区生态环境 | 第38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规划防灾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城镇消防与森林防火 | 第38页 |
·不良地质灾害治理和防治监测 | 第38-39页 |
·防洪 | 第39页 |
·防震 | 第39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规划建设因素分析 | 第39-43页 |
·村庄规划建设原则 | 第39页 |
·村庄规划建设分区与管制因素分析 | 第39-41页 |
·村庄规划建设途径与方式分析 | 第41-43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规划的建筑节能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第5章 浏阳河流域村庄布局案例分析 | 第46-52页 |
·浏阳市柏加镇村庄布局规划 | 第46-51页 |
·柏加镇基本概况 | 第46页 |
·现状分析 | 第46页 |
·村庄布点规划原则 | 第46-47页 |
·镇域村庄总体布局 | 第47-49页 |
·村庄布点建设规划 | 第49-51页 |
·经验与启示 | 第51-52页 |
第6章 浏阳河流域村庄布局的特点分析 | 第52-57页 |
·效益分析 | 第52页 |
·社会效益 | 第52页 |
·经济效益 | 第52页 |
·生态效益 | 第52页 |
·体系分析 | 第52-55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规划建设的系统性 | 第52-54页 |
·浏阳河生态走廊村庄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 | 第54-55页 |
·语境分析 | 第55-57页 |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河流” | 第55页 |
·文化概述—“九曲湖湘” | 第55页 |
·战略布局—“五韵浏阳”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