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图解法在建筑创作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5-18页 |
·图解的概念 | 第15-16页 |
·图解具备解释性和生成性 | 第16-17页 |
·数字图解属于生成性图解 | 第17-18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国外相关研究与应用 | 第18页 |
·国内相关研究与应用 | 第18-19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第2章 生成性图解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36页 |
·生成性图解的哲学起源 | 第20-24页 |
·福柯——从批判到图解 | 第20-21页 |
·德勒兹——从抽象的机器到生成本体论 | 第21-23页 |
·建筑创作与“时代精神” | 第23-24页 |
·生成性图解的技术基础 | 第24-27页 |
·计算机的迅猛发展 | 第24-25页 |
·结构材料及建造水平的提高 | 第25-27页 |
·生成性图解在建筑学内的定义及发展 | 第27-34页 |
·逃离“再现”的图解 | 第27-29页 |
·亚历山大的“结构性图解” | 第29-30页 |
·埃森曼的自动主义图解 | 第30-31页 |
·库哈斯的社会型图解 | 第31-32页 |
·信息时代的“数字”图解 | 第32-34页 |
·生成性图解在其它领域的发展 | 第34-36页 |
第3章 生成性图解法的设计策略 | 第36-52页 |
·图解的内源性与外源性 | 第36-37页 |
·先在性、内在性与外在性 | 第36页 |
·内源性与外源性的分类与细分 | 第36-37页 |
·以分析为基础的内源性图解设计策略 | 第37-44页 |
·几何变形 | 第37-41页 |
·条件转形 | 第41-44页 |
·以引入为基础的外源性图解设计策略 | 第44-50页 |
·概念转译 | 第44-47页 |
·数学解析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4章 生成性图解法的优点与局限 | 第52-58页 |
·生成性图解法的优点 | 第52-55页 |
·建筑的信息量丰富 | 第52页 |
·提供新的思路 | 第52-54页 |
·与其它学科交叉 | 第54-55页 |
·生成性图解法的局限 | 第55-57页 |
·计算的复杂性 | 第55页 |
·建造的经济性 | 第55-57页 |
·判断标准待定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建筑设计实例 | 第58-77页 |
·设计实例的选择 | 第58页 |
·国外建筑师实例 | 第58-67页 |
·库哈斯关于中国的作品 | 第58-63页 |
·MVRDV 关于中国的作品 | 第63-66页 |
·对中国的启示 | 第66-67页 |
·国内建筑师实例 | 第67-77页 |
·马达思班的作品 | 第67-70页 |
·都市实践的作品 | 第70-71页 |
·MAD 的作品 | 第71-76页 |
·中国生成性图解的发展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