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含酚废水的危害 | 第10-11页 |
|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 ·物理法 | 第11-12页 |
| ·化学法 | 第12-13页 |
| ·生物法 | 第13页 |
| ·水滑石(LDHs)的简介 | 第13-18页 |
| ·LDHs 的结构特征 | 第13-14页 |
| ·LDHs 的性质 | 第14-15页 |
| ·LDHs 的制备方法 | 第15-18页 |
| ·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 第18页 |
| ·催化氧化的原理及催化剂的表征 | 第18-20页 |
|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原理 | 第18-19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19-20页 |
| ·课题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CuNiAl 水滑石及含铜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22-3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2-23页 |
| ·含铜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第23页 |
| ·催化剂制备中注意的问题 | 第23-24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4-25页 |
| ·CuNiAl 类水滑石的结构 | 第25-28页 |
| ·原料配比的影响 | 第25-27页 |
| ·不同 pH 值的影响 | 第27页 |
| ·不同晶化时间的影响 | 第27-28页 |
| ·FT-IR 分析 | 第28-29页 |
| ·SEM 的表征 | 第29页 |
| ·含铜复合金属氧化物表征 | 第29-33页 |
| ·不同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 ·不同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30-31页 |
| ·不同晶化时间的影响 | 第31页 |
| ·不同 pH 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配比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热重-热差分析 | 第33页 |
| ·焙烧产物 SEM 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3章 二氧化氯催化氧化苯酚废水 | 第36-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6-37页 |
| ·二氧化氯的制备及浓度测定 | 第37页 |
| ·实验用水 | 第37页 |
| ·实验过程 | 第37页 |
| ·不同制备条件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37-41页 |
| ·焙烧温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摩尔配比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 ·pH 值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晶化时间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0页 |
| ·焙烧时间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催化氧化反应条件对苯酚废水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 ·催化剂投加量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废水 pH 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反应时间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页 |
| ·反应温度对 COD 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催化剂回收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5-48页 |
| ·催化剂的回收 | 第45页 |
| ·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45-47页 |
| ·动力学原理 | 第45-46页 |
| ·实验数据拟合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