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片角色名称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0 引言 | 第7-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7-9页 |
| ·国产动画片 | 第7-8页 |
| ·国产动画片的角色名称 | 第8-9页 |
| ·研究现状、方法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语料来源 | 第11-13页 |
| 1 国产动画片角色名称的模式分析 | 第13-26页 |
| ·名称的模式分类 | 第13-14页 |
| ·姓名模式 | 第14-17页 |
| ·姓氏分析 | 第14-15页 |
| ·名称常用字分析 | 第15-17页 |
| ·称谓模式 | 第17-21页 |
| ·亲属称谓 | 第17-19页 |
| ·职衔称谓 | 第19-21页 |
| ·其他社交称谓 | 第21页 |
| ·物种模式 | 第21-25页 |
| ·特征模式 | 第25-26页 |
| 2 国产动画片角色名称的词汇分析 | 第26-38页 |
| ·词语来源多样化 | 第26-32页 |
| ·神话传说 | 第27-28页 |
| ·历史故事 | 第28-29页 |
| ·文学作品 | 第29-31页 |
| ·新词新语 | 第31-32页 |
| ·感情色彩分明 | 第32-34页 |
| ·名称意义的系统性 | 第34-38页 |
| ·主角与配角名称的系统性 | 第34-35页 |
| ·相关角色之间名称的系统性 | 第35-36页 |
| ·角色族群之间名称的系统性 | 第36-37页 |
| ·角色名称与动画片背景的系统性 | 第37-38页 |
| 3 国产动画片角色名称的修辞分析 | 第38-47页 |
| ·语音修辞 | 第39-43页 |
| ·音节匀称 | 第39-41页 |
| ·双声、叠韵和叠音词 | 第41-42页 |
| ·谐音 | 第42-43页 |
| ·修辞格 | 第43-47页 |
| ·拟人 | 第43-44页 |
| ·摹状 | 第44-45页 |
| ·比喻 | 第45页 |
| ·借代 | 第45-46页 |
| ·仿词 | 第46-47页 |
| 4 国产动画片角色名称的评价 | 第47-53页 |
| ·国产动画片角色命名与受众接受心理分析 | 第47-49页 |
| ·少儿思维方式与国产动画片角色命名 | 第47-48页 |
| ·少儿心理规律与国产动画片角色命名 | 第48-49页 |
| ·少儿审美角度与国产动画片角色命名 | 第49页 |
| ·规范国产动画片角色名称的原则 | 第49-53页 |
| ·易读易记 | 第49-51页 |
| ·新颖有趣 | 第51页 |
| ·注重内涵 | 第51-52页 |
| ·避免雷同 | 第52-53页 |
| 5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 | 第57-81页 |
| 附录1 国产动画片角色名称一览表 | 第57-71页 |
| 附录2 国产动画片一览表 | 第71-80页 |
| 附录3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1页 |
| 后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