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9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7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7-9页 |
2 绪论 | 第9-16页 |
·抑郁症归因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抑郁症归因方式的内涵 | 第9-10页 |
·抑郁症归因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抑郁症归因方式研究的实践价值 | 第10-12页 |
·抑郁症归因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12-16页 |
·抑郁的无望感理论 | 第12-13页 |
·抑郁症及其归因方式的中介因素及调节因素 | 第13-14页 |
·应对方式 | 第14页 |
·负性生活事件 | 第14-15页 |
·焦虑 | 第15-16页 |
3 研究过程 | 第16-20页 |
·研究假设 | 第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研究工具 | 第16-19页 |
·施测方法 | 第19页 |
·统计工具 | 第19-20页 |
4 归因方式的一般状况调查 | 第20-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研究结果 | 第20-23页 |
·一般人口学因素分析 | 第20-21页 |
·归因方式的描述性统计 | 第21-23页 |
5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与正常人归因方式的比较 | 第23-32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研究工具 | 第24页 |
·研究结果 | 第24-29页 |
·抑郁症患者抑郁水平与归因方式的相关 | 第24-25页 |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 | 第25-26页 |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的比较 | 第26-27页 |
·抑郁症患者治疗后与对照组的比较 | 第27-29页 |
·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正、负性事件归因分数比较 | 第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6 归因方式对抑郁预测的影响因素探究 | 第32-41页 |
·研究目的 | 第32页 |
·研究假设 | 第32页 |
·研究对象 | 第32页 |
·研究工具 | 第32页 |
·研究结果 | 第32-38页 |
·归因方式对抑郁的预测作用 | 第32-33页 |
·抑郁症患者的归因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 第33-35页 |
·抑郁症患者的归因方式与负性生活事件的研究 | 第35-37页 |
·抑郁症患者的归因方式与焦虑的研究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应对方式对归因预测抑郁的调节作用 | 第38-39页 |
·负性生活事件对归因预测抑郁的中介作用 | 第39页 |
·焦虑 | 第39-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7 前景与展望 | 第41-45页 |
·抑郁症归因方式的心理治疗学 | 第41-43页 |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附录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