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车内噪声控制及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插图索引 | 第12-14页 |
附表索引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5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车内噪声的产生及控制方法 | 第16-19页 |
·车内噪声的产生 | 第16-17页 |
·车内噪声的控制方法 | 第17-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安排 | 第22-2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3页 |
·内容安排 | 第23-25页 |
第2章 车身结构振动噪声分析理论基础 | 第25-35页 |
·汽车振动噪声分析的有限元法 | 第25-26页 |
·模态分析 | 第26-27页 |
·声场分析 | 第27-29页 |
·声固耦合分析 | 第29页 |
·模态灵敏度分析 | 第29-30页 |
·板件贡献量分析 | 第30-32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 介绍 | 第32-34页 |
·静力分析 | 第32页 |
·屈曲分析 | 第32页 |
·动力分析 | 第32-34页 |
·声学分析 | 第34页 |
·设计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车身结构与声腔模态分析 | 第35-49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原则 | 第35-36页 |
·“中气专项”轿车简介 | 第36-37页 |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7-39页 |
·白车身模态分析 | 第39-41页 |
·Trimmed body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车室声腔模型建立与模态分析 | 第42-44页 |
·声腔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2页 |
·声腔模态分析 | 第42-44页 |
·声固耦合系统模型建立及耦合模态分析 | 第44-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白车身模态灵敏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 第49-54页 |
·白车身模态灵敏度分析 | 第49-51页 |
·结构优化 | 第51-53页 |
·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51页 |
·白车身结构优化 | 第51-52页 |
·优化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车身声学灵敏度计算与板件贡献量分析 | 第54-63页 |
·车内声压参考点的选取 | 第54页 |
·车身声学灵敏度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板件贡献量分析及结构修改 | 第56-61页 |
·板件贡献量分析 | 第56-60页 |
·板件结构修改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6章 板件振动与辐射噪声控制 | 第63-68页 |
·板件辐射噪声控制概述 | 第63-64页 |
·薄板振动有限元模型与声辐射分析 | 第64-65页 |
·基于附加质量载荷的薄板结构振动有限元模型 | 第64页 |
·薄板的声辐射理论 | 第64-65页 |
·附加质量载荷优化方法 | 第65页 |
·应用实例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