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管理:弃管住宅小区住房保障的实现模式--以沈阳市文安路社区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目的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住房保障及业主自治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简要评价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过程 | 第16页 |
·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弃管住宅小区中住房保障的缺失及成因 | 第18-28页 |
·弃管住宅小区的基本状况 | 第18-22页 |
·弃管住宅小区的形成及其原因 | 第18-21页 |
·弃管住宅小区居民状况及其遇到的问题 | 第21-22页 |
·弃管住宅小区的住房保障需求与缺失 | 第22-24页 |
·弃管住宅小区的住房保障需求 | 第22-23页 |
·弃管住宅小区的住房保障缺失 | 第23-24页 |
·弃管住宅小区管理的住房保障性质与责任 | 第24-28页 |
·弃管住宅小区管理的住房保障性质 | 第24-25页 |
·弃管住宅小区管理的住房保障责任 | 第25页 |
·住宅小区弃管问题的现行解决思路与措施 | 第25-28页 |
第3章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个案分析 | 第28-36页 |
·文安路社区住房及业主概况 | 第28-32页 |
·文安路社区概况 | 第28-30页 |
·文安路弃管小区及住房情况 | 第30-31页 |
·小住宅区弃管蕴含的问题与的影响 | 第31-32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弃管的原因与性质 | 第32-36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弃管的原因 | 第32-34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弃管的性质 | 第34-36页 |
第4章 文安路社区弃管住宅小区自治管理模式 | 第36-46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兴起发展过程 | 第36-38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条件 | 第38-39页 |
·实现自治管理的内在条件 | 第38页 |
·政府的放手与接纳 | 第38-39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范围与内容 | 第39-40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主体及其运作 | 第40-42页 |
·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主体 | 第40-41页 |
·主要活动与运作程序 | 第41-42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效果及评价 | 第42-46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自治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42-44页 |
·文安路社区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评价 | 第44-46页 |
第5章 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住房保障功能分析 | 第46-61页 |
·弃管小区自治管理的住房保障功能 | 第46-47页 |
·弃管小区自治管理保障住房权益的方式 | 第47-53页 |
·政策倡导 | 第47-48页 |
·资源筹集 | 第48-51页 |
·人力动员 | 第51页 |
·实事办理 | 第51-53页 |
·自治管理的空间与限界 | 第53-54页 |
·弃管住宅小区自治管理的空间 | 第53-54页 |
·业主自治管理物业的难点 | 第54页 |
·推进自治管理保障住房权益的关键环节 | 第54-61页 |
·政府支持 | 第54-58页 |
·自主建设 | 第58-6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关于住房保障的涵义 | 第61页 |
·自治管理保障弃管小区居民住房权益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