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网络青年自组织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导论第14-28页
 一、问题提出第14-16页
  (一) 研究背景第14-15页
  (二) 研究意义第15-16页
 二、基本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 组织与自组织第16页
  (二) 网络青年自组织第16-17页
 三、基本文献综述第17-25页
  (一) 国外相关研究第17-19页
   1. 国外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基本情况第17-18页
   2. 国外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研究情况第18-19页
  (二) 国内相关研究第19-25页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涵第20页
   2. 网络青年自组织的概念第20-21页
   3. 网络自组织的特点第21页
   4. 网络自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第21-24页
    (1) 积极影响第22-23页
    (2) 消极影响第23-24页
   5. 网络自组织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对策第24-25页
  (三) 现有研究不足第25页
 四、研究对象第25-26页
 五、研究思路第26页
 六、研究方法第26页
 七、拟创新之点第26-28页
第二章 大学生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情况现状描述及分析第28-44页
 一、大学生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情况调研(以山东大学为例)第28-40页
  (一) 调查基本概况第28-29页
   1. 调研对象第28页
   2. 问卷收集及分析方法第28-29页
  (二) 调查结果显示第29-40页
   1. 大学生参与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基本情况第29-33页
   2. 大学生所参与的网络青年自组织基本运作情况第33-35页
   3. 网络青年自组织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调查第35-37页
   4. 大学生对网络青年自组织的发展预期第37-40页
 二、调查结果分析第40-44页
  (一) 利用网络青年自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第40-42页
   1. 一致性第40页
   2. 聚集性第40-41页
   3. 可控性第41页
   4. 真实性第41-42页
   5. 主动性第42页
  (二) 利用网络青年自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性第42-44页
   1. 影响力大第42页
   2. 实效性强第42-43页
   3. 放大效应第43-44页
第三章 网络青年自组织下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第44-54页
 一、网络青年自组织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第44-47页
  (一) 运作理念遵从“疏通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第44-45页
  (二) 内容设置注重“隐性渗透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45页
  (三) 受众群体把握“普遍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第45-46页
  (四) 教育方式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的原则第46-47页
 二、网络青年自组织下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第47-54页
  (一) 力促网络环境的全面客观第48-49页
   1. 丰富传播系统,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共享体系第48-49页
   2. 加快立法进程,提高大环境的法制监管力度第49页
  (二) 提高传播者的业务素质第49-50页
   1. 尊重学生差异,推行主客体的平等对话机制第49-50页
   2. 广用网络话语,跨越主客体的交流沟通距离第50页
  (三) 注重信息的净化程度第50-52页
   1. 设立热点话题,淘洗接受者的信息接受内容第51页
   2. 把握舆论热点,强化正向性的舆论“标杆”作用第51-52页
  (四) 保证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积极正向第52-54页
   1. 注重分类教育,区分多元化的网络群体性质第52页
   2. 创新工作思路,引导现实性的网络群体聚集第52-54页
第四章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关于大学生网络青年自组织的调查问卷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工业工程的某高校财务大厅工作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