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轨道交通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概述 | 第9-12页 |
·引言 | 第9页 |
·开展轨道交通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轨道交通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工作的特点 | 第10页 |
·轨道交通工程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工作内容 | 第10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长沙轨道交通二号线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一标)方案 | 第12-57页 |
·工程概况 | 第12页 |
·监测范围 | 第12-13页 |
·监测目的及监测工作内容 | 第13-14页 |
·第三方监测独立开展的工作 | 第13页 |
·第三方监测独立开展的工作的监管 | 第13-14页 |
·主要技术依据 | 第14页 |
·监测项目、监测点布置及监测仪器要求 | 第14-16页 |
·监测等级、监测精度、监测坐标系统 | 第16-18页 |
·监测等级的确定 | 第16-17页 |
·监测技术要求 | 第17-18页 |
·坐标和高程基准 | 第18页 |
·监测方法及作业要求 | 第18-52页 |
·监测点的布设 | 第18-23页 |
·外业监测 | 第23-47页 |
·应急监测方案 | 第47-49页 |
·监测周期 | 第49-52页 |
·监测数据处理与成果提交 | 第52页 |
·湘江一桥监测方案 | 第52-56页 |
·湘江一桥简介 | 第52-53页 |
·变形监测背景 | 第53页 |
·监测时间 | 第53页 |
·监测的依据 | 第53页 |
·监测实施 | 第53-56页 |
·监测工作注意事项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章 轨道交通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 第57-84页 |
·监测控制网的平差 | 第57-59页 |
·自由网平差综合模型 | 第57页 |
·监测控制网的拟稳平差 | 第57-59页 |
·监测网的变形分析 | 第59-66页 |
·模型误差对变形计算的影响 | 第59-60页 |
·平均间隙法 | 第60-62页 |
·变形分析中系统误差的影响 | 第62-66页 |
·监测数据的分析 | 第66-82页 |
·BP网络模型法 | 第66-68页 |
·监测数据处理 | 第68-69页 |
·监测数据分析 | 第69-73页 |
·监测报表编制 | 第73-82页 |
·提交监测成果 | 第82-83页 |
·信息反馈 | 第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四章 施工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及安全预警系统设计 | 第84-118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84-85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84页 |
·系统设计构思 | 第84-85页 |
·系统组成及主要业务功能划分 | 第85-86页 |
·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组成 | 第85页 |
·监测信息管理主要业务功能 | 第85-86页 |
·系统各层次功能 | 第86页 |
·系统边界 | 第86-87页 |
·系统接口 | 第87页 |
·系统物理导图 | 第87-88页 |
·系统关键技术 | 第88-89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89-91页 |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91-95页 |
·数据库系统结构 | 第91页 |
·系统安全性设计 | 第91-92页 |
·数据库建表 | 第92-95页 |
·施工环境监测信息管理与安全预警系统界面简介 | 第95-117页 |
·登陆界面模块 | 第95-97页 |
·监测信息管理 | 第97-109页 |
·安全预警信息管理 | 第109-113页 |
·用户与日志管理 | 第113-115页 |
·项目及工点管理 | 第115-1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118-121页 |
·轨道工程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 第118-119页 |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 | 第119页 |
·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 第119-120页 |
·后续工作目标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主要项目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