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德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5页 |
·孝在国内 | 第12-14页 |
·孝在国外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孝德与孝德教育解读 | 第17-27页 |
·孝德 | 第17-20页 |
·“孝”与“孝德”的含义 | 第17页 |
·孝德产生的社会根源 | 第17-18页 |
·孝德的地位 | 第18-19页 |
·传统孝德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孝德教育 | 第20-27页 |
·孝德教育的含义 | 第21页 |
·孝德教育的发展脉络 | 第21-22页 |
·孝德教育的现代转化趋势 | 第22-25页 |
·孝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孝德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7-39页 |
·调查介绍 | 第27-28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7-28页 |
·研究工具的选取 | 第28页 |
·研究问卷的构建 | 第28页 |
·当代大学生孝德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8-34页 |
·意识模糊不够坚定 | 第29-30页 |
·认识浅显不够深刻 | 第30-31页 |
·感情空洞缺乏情意 | 第31-32页 |
·孝行缺少模式单一 | 第32-34页 |
·当代大学生孝德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 第34-39页 |
·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 第34页 |
·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的冲击 | 第34-35页 |
·情感缺乏和关爱方式的失衡 | 第35-36页 |
·内容和教育方式有失偏颇 | 第36-37页 |
·自我任性和自控能力的薄弱 | 第37-38页 |
·舆论导向和媒体审美的错位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孝德教育理念与内容的梳理 | 第39-47页 |
·孝德教育的理念 | 第39-42页 |
·以人为本 | 第39-40页 |
·全面发展 | 第40-41页 |
·积习成性 | 第41-42页 |
·知行统一 | 第42页 |
·孝德教育的内容 | 第42-47页 |
·亲亲教育 | 第43页 |
·仁爱教育 | 第43-44页 |
·生命教育 | 第44-45页 |
·感恩教育 | 第45页 |
·责任教育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加强大学生孝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 第47-53页 |
·家庭孝德教育 | 第47-49页 |
·树立正确理念重视孝德养成 | 第47-48页 |
·避免溺爱宠爱理性施爱于子代 | 第48-49页 |
·注重以身作则发挥家长模范作用 | 第49页 |
·学校孝德教育 | 第49-51页 |
·高度重视孝德教育开展 | 第49-50页 |
·丰富和细化孝德教育内容 | 第50页 |
·开辟多样的孝德教育途径 | 第50-51页 |
·社会孝德教育 | 第51-53页 |
·加强法制建设促使孝德教育法制化 | 第51-52页 |
·营造良好氛围陶冶大学生孝德情操 | 第52页 |
·弘扬孝德观念 注重媒体监督和舆论导向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