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承式高低异形拱—梁组合桥受力特性分析和施工控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工程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连续梁拱组合式桥梁的产生和分类 | 第12-13页 |
·连续梁拱组合桥受力特点和施工方法 | 第13-16页 |
·连续梁拱组合桥受力特点 | 第13-15页 |
·连续梁拱组合桥施工方法 | 第15-16页 |
·异形拱-梁组合桥在城市桥梁中的发展和应用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施工过程的分析计算 | 第19-37页 |
·引言 | 第19页 |
·青阳大桥施工步骤 | 第19-21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21-24页 |
·梁格法的原理 | 第2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24页 |
·材料特性和计算荷载 | 第24页 |
·施工过程的正装法计算 | 第24-33页 |
·仿真施工阶段的划分 | 第25-26页 |
·各施工阶段桥梁应力、变形 | 第26-33页 |
·系梁、拱肋立模标高的控制 | 第33-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吊杆索力施工控制的计算 | 第37-48页 |
·引言 | 第37页 |
·吊杆张拉力的确定原理 | 第37页 |
·有限元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37-38页 |
·吊杆张拉力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吊杆力一轮次张拉完成的可行性研究 | 第39-43页 |
·张拉力的确定 | 第40-41页 |
·张拉过程中拱肋、系梁的受力分析 | 第41-43页 |
·吊杆终张拉索力张拉值的计算 | 第43-47页 |
·吊杆张拉顺序对结构影响的分析 | 第43-46页 |
·吊杆终张拉索力的确定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青阳大桥受力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48-59页 |
·引言 | 第48页 |
·均布荷载作用下高低异形拱-梁的受力特征分析 | 第48-51页 |
·高低拱的受力分配分析 | 第49-50页 |
·高低拱侧不同纵梁的受力性能 | 第50-51页 |
·成桥阶段主力荷载下的受力分析 | 第51-55页 |
·恒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51页 |
·活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51-53页 |
·主力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受力分析 | 第53-55页 |
·成桥阶段结构稳定性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梁拱结合部拱脚位置的应力分析 | 第59-66页 |
·引言 | 第59页 |
·计算参数 | 第59-60页 |
·计算模型 | 第59页 |
·计算工况 | 第59-60页 |
·拱脚的应力分析 | 第60-63页 |
·施工过程中拱脚的应力分析 | 第60-62页 |
·成桥运营阶段拱脚的应力分析 | 第62-63页 |
·拱脚实测监控数据的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青阳大桥施工监控 | 第66-89页 |
·引言 | 第66页 |
·施工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 第66页 |
·施工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66-68页 |
·施工监控的依据、流程和测试系统 | 第66-68页 |
·施工监控的原则和方法 | 第68页 |
·青阳大桥施工监控内容 | 第68-71页 |
·测量控制网定期检测 | 第68-69页 |
·施工阶段位移和线形监控 | 第69-70页 |
·施工阶段应力和内力监控 | 第70-71页 |
·青阳大桥施工监控成果分析 | 第71-88页 |
·线形控制成果 | 第71-77页 |
·应力监控成果 | 第77-82页 |
·吊杆内力监控成果 | 第82-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情况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