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团队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回顾 | 第11-18页 |
·团队的理论回顾 | 第11-12页 |
·创新团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创新团队的界定 | 第14-15页 |
·目标定位的战略性 | 第14页 |
·组织独立性 | 第14页 |
·项目化运作 | 第14页 |
·创新团队的人员组成 | 第14-15页 |
·创新团队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团队创新资源的投入与绩效的关系 | 第16页 |
·创新团队的素质与绩效的关系 | 第16-18页 |
第三章 企业创新团队管理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研究路径 | 第18-23页 |
·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治理理论 | 第18-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19-20页 |
·激励理论 | 第20-21页 |
·本文的研究路径 | 第21-23页 |
·团队治理和团队管理的相互关系 | 第21页 |
·创新团队治理机制 | 第21-23页 |
第四章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团队的管理模型及运作机制 | 第23-48页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23-26页 |
·高新技术概念 | 第23页 |
·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及特征 | 第23-24页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团队管理的现状 | 第24-26页 |
·创新团队的管理模型构建 | 第26-28页 |
·构建的出发点 | 第26-27页 |
·构建的原则 | 第27页 |
·构建的框架 | 第27-28页 |
·创新团队内部治理结构解析 | 第28-33页 |
·创新团队治理的主体和客体 | 第30页 |
·创新团队治理的手段和目标 | 第30-31页 |
·创新团队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1-33页 |
·创新团队治理的动力机制 | 第33-38页 |
·内部动力机制 | 第33-36页 |
·外部动力机制 | 第36-38页 |
·创新团队治理的激励及约束机制 | 第38-44页 |
·创新团队成员的薪酬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团队领军人物的激励 | 第39-40页 |
·团队成员的激励 | 第40-42页 |
·约束机制 | 第42-44页 |
·创新团队治理的信任机制 | 第44-45页 |
·领军人物与成员之间的信任 | 第44-45页 |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信 | 第45页 |
·创新团队治理的知识产权机制 | 第45-48页 |
·企业决策层要高度重视,熟悉各种法律法规 | 第46页 |
·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 | 第46-47页 |
·建立知识产权检索和检验制度 | 第47页 |
·加强知识产权成果价值的评估 | 第47-48页 |
第五章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团队管理的案例分析 | 第48-54页 |
·微软(中国)公司简介 | 第48-49页 |
·微软(中国)公司创新团队管理机制剖析 | 第49-52页 |
·动力机制 | 第49-50页 |
·激励和约束机制 | 第50-51页 |
·信任机制 | 第51页 |
·知识产权机制 | 第51-52页 |
·微软(中国)创新团队的启示 | 第52-54页 |
·企业高层要以人文本,重视创新团队的建设 | 第52页 |
·建立对员工科学的考核、选拔和培养体系 | 第52-53页 |
·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信任氛围 | 第53页 |
·完善创新团队的配套措施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