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4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一、课程标准 | 第12页 |
二、教科书 | 第12-14页 |
三、历史教科书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一、教科书知识的社会学分析研究 | 第15-17页 |
二、教科书内容误区的研究 | 第17-22页 |
第五节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及难点 | 第22-24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四、研究难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XXX出版社初中历史教科书概况 | 第24-36页 |
第一节 XXX出版社初中历史教科书简介 | 第25页 |
第二节 XXX出版社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简析 | 第25-36页 |
一、形式体例 | 第25-29页 |
二、主题内容 | 第29-36页 |
第三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存在的内容缺陷 | 第36-62页 |
第一节 内容选择失之偏颇 | 第36-44页 |
一、内容的缺失 | 第36-42页 |
二、内容的冗余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内容组织缺乏规范 | 第44-54页 |
一、知识体系不严谨 | 第44-46页 |
二、插图的硬伤 | 第46-54页 |
第三节 内容呈现有失严谨 | 第54-62页 |
一、史料欠科学 | 第54-57页 |
二、习题简单且意义不大 | 第57-59页 |
三、自由阅读卡的意图不明确 | 第59-62页 |
第四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缺陷的归因考察 | 第62-70页 |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支配 | 第62-64页 |
一、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挤压 | 第63页 |
二、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冲击 | 第63-64页 |
第二节 编写者的主观因素 | 第64-66页 |
一、无意漏掉一些知识 | 第64页 |
二、对"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理解不够 | 第64-65页 |
三、仅仅关注知识的存在 | 第65-66页 |
第三节 源头材料的缺失 | 第66-67页 |
一、史实材料的缺失 | 第66页 |
二、内容标准的缺失 | 第66-67页 |
第四节 审查力度的欠缺 | 第67-70页 |
第五章 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缺陷的应对策略 | 第70-82页 |
一、贯彻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减少意识形态造成的缺失内容 | 第70-73页 |
二、课程内容选择应遵循三个维度 | 第73-75页 |
三、多渠道多主体获取教科书知识 | 第75页 |
四、严密组织课程内容,保持有序的知识体系 | 第75-77页 |
五、配备优良的教科书编写队伍 | 第77-80页 |
六、加大教科书的审查力度 | 第80-82页 |
结语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附录 | 第91-93页 |
后记 | 第93-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