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符号与縮写索引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40页 |
·GABA概述 | 第17-19页 |
·食品中GABA的原位富集 | 第19-20页 |
·生物法制备GABA | 第20-25页 |
·利用动植物组织或细胞制备 | 第20页 |
·利用微生物制备 | 第20-21页 |
·乳酸菌合成GABA | 第21-25页 |
·乳酸菌合成GABA的机制、过程与功能 | 第21-22页 |
·乳酸菌合成GABA的优势 | 第22页 |
·产GABA的乳酸菌、分离源与筛选策略 | 第22-23页 |
·产GABA乳酸菌的应用领域 | 第23-25页 |
·大规模发酵制备GABA | 第23-24页 |
·作为功能性发酵剂 | 第24页 |
·作为益生菌 | 第24-25页 |
·合成GABA的关键酶及其分子基础 | 第25-30页 |
·哺乳动物GAD | 第25页 |
·植物GAD | 第25页 |
·微生物GAD | 第25页 |
·乳酸菌GAD | 第25-30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0页 |
第二章 建立预染纸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GABA | 第40-52页 |
·引言 | 第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40-41页 |
·培养基 | 第41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41页 |
·传统PC的试剂 | 第41页 |
·预染PC的试剂 | 第41页 |
·HPLC的试剂 | 第41页 |
·仪器 | 第41-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GABA发酵液的制备 | 第42页 |
·培养液的预处理 | 第42页 |
·传统纸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 第42页 |
·预染纸色谱定性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预染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 第43页 |
·预染纸色谱的检测限 | 第43页 |
·样品衍生 | 第43页 |
·HPLC条件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8页 |
·预染与传统纸色谱的图谱比较 | 第43-44页 |
·茚三酮浓度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 第44页 |
·显色温度和时间对显色反应的影响 | 第44-46页 |
·Cu~(2+)浓度对GABA-茚三酮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6页 |
·线性关系 | 第46-47页 |
·回收率 | 第47页 |
·HPLC验证预染纸色谱-分光光度法的准确性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传统纸色谱方法的改进 | 第48页 |
·预染纸色谱-分光光度法定量GABA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高产GABA乳酸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52-64页 |
·引言 | 第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菌株 | 第52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52-53页 |
·培养基 | 第53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培养方法 | 第53-54页 |
·菌种初筛 | 第54页 |
·复筛并测定产量 | 第54页 |
·产物分子量测定 | 第54页 |
·NCL912的形态学特征 | 第54页 |
·NCL912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54-55页 |
·NCL912的16 S rDNA全序列比对鉴定 | 第55页 |
·结果 | 第55-61页 |
·菌种初筛 | 第55页 |
·复筛 | 第55-57页 |
·转化产物的分子量 | 第57-58页 |
·菌种鉴定 | 第58-61页 |
·NCL912的形态学特征 | 第58页 |
·NCL912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58页 |
·16S rDNA全序列比对 | 第58-61页 |
·讨论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64-76页 |
·引言 | 第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4-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菌株 | 第64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64-65页 |
·培养基 | 第65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65页 |
·仪器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种子制备 | 第65页 |
·培养方法 | 第65页 |
·响应面实验 | 第65-66页 |
·GABA的测定 | 第66页 |
·结果 | 第66-72页 |
·关键因子的确定 | 第66-68页 |
·碳源对GABA产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氮源的影响 | 第67页 |
·Tween-80的影响 | 第67页 |
·其它因子的影响 | 第67-68页 |
·重要因子的合适浓度范围 | 第68-69页 |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 第68页 |
·大豆蛋白胨浓度的影响 | 第68-69页 |
·Tween-80浓度的影响 | 第69页 |
·MnSO_4·4H_2O浓度的影响 | 第69页 |
·RSM方法进一步优化关键因子 | 第69-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影响GABA合成的重要因子 | 第72-73页 |
·重要因子的最佳水平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五章 补料分批发酵生产GABA | 第76-89页 |
·引言 | 第7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6-78页 |
·实验材料 | 第76-77页 |
·菌株 | 第76-77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77页 |
·培养基 | 第7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77页 |
·仪器 | 第77页 |
·实验方法 | 第77-78页 |
·种子制备 | 第77页 |
·培养条件优化 | 第77-78页 |
·补料分批发酵 | 第78页 |
·MSG和GABA的测定 | 第78页 |
·细胞生长的测定 | 第78页 |
·残糖测定 | 第78页 |
·结果 | 第78-83页 |
·PLP的影响 | 第78-79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79-80页 |
·pH的影响 | 第80页 |
·初始MSG浓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pH控制下的补料分批发酵合成GABA | 第81-83页 |
·讨论 | 第83-86页 |
·PLP的影响 | 第83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pH的影响 | 第84页 |
·初始MSG浓度的影响 | 第84-85页 |
·pH控制下的补料分批发酵 | 第85-86页 |
·小结 | 第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六章 GABA的分离提取 | 第89-96页 |
·引言 | 第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1页 |
·实验材料 | 第89-90页 |
·菌株 | 第89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89-90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90页 |
·仪器 | 第90页 |
·实验方法 | 第90-91页 |
·Na_2SO_4在乙醇溶液中的溶解性 | 第90页 |
·树脂的预处理 | 第90页 |
·GABA的提纯 | 第90-91页 |
·预染TLC方法 | 第91页 |
·GABA纯度 | 第91页 |
·茚三酮试纸条法实时监测GABA | 第91页 |
·结果 | 第91-94页 |
·Na_2SO_4在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 | 第91页 |
·GABA的提纯 | 第91-94页 |
·讨论 | 第94-95页 |
·小结 | 第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6页 |
第七章 与GABA合成相关的GAD系统关键基因分析 | 第96-116页 |
·引言 | 第96-9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7-103页 |
·实验材料 | 第97-98页 |
·菌株 | 第97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97页 |
·引物 | 第97页 |
·培养基 | 第97-98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98页 |
·仪器 | 第98页 |
·实验方法 | 第98-103页 |
·培养方法 | 第98页 |
·CCTCCM208054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98-99页 |
·gadAlgadB或其侧翼的扩增 | 第99页 |
·单引物PCR步移gadA的侧翼 | 第99页 |
·TAIL-PCR步移gadA/akr基因的侧翼 | 第99-100页 |
·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100-101页 |
·PCR产物的纯化与回收 | 第101页 |
·DNA片段的克隆 | 第101页 |
·质粒提取 | 第101页 |
·测序 | 第101页 |
·总RNA的提取 | 第101-102页 |
·荧光定量PCR | 第102-103页 |
·逆转录 | 第102页 |
·引物调试 | 第102页 |
·标准品制备及调试 | 第102页 |
·定量检测 | 第102-103页 |
·结果 | 第103-110页 |
·gadA及其侧翼的基因组成与结构 | 第103-107页 |
·gadA的扩增 | 第103-105页 |
·步移gadA的侧翼 | 第105-106页 |
·gadA及其侧翼的基因组成与结构 | 第106-107页 |
·gadB的扩增 | 第107-108页 |
·gadB侧翼的直接扩增 | 第108页 |
·TAIL-PCR步移akr的下游序列 | 第108-109页 |
·培养过程中gadA、gadC与gadR的表达 | 第109-110页 |
·讨论 | 第110-113页 |
·小结 | 第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创新点 | 第117页 |
·展望 | 第117-119页 |
附录 | 第119-136页 |
与博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136-138页 |
1. 学术论文(*通讯作者) | 第136-137页 |
·已发表的论文 | 第136页 |
·待发表的论文 | 第136-137页 |
2. 授权发明专利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