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江西流坑古建筑与宗族文化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学术史回顾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资料与分析框架 | 第16-18页 |
| 第2章 流坑村概况 | 第18-34页 |
| ·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与村落选址 | 第18-23页 |
| ·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 | 第18-19页 |
| ·村落选址 | 第19-23页 |
| ·村落历史与村落分布 | 第23-28页 |
| ·村落历史 | 第23-27页 |
| ·村落分布 | 第27-28页 |
| ·流坑村宗族发展基本概况 | 第28-34页 |
| 第3章 实用性建筑中体现的宗族观念 | 第34-63页 |
| ·宗祠类建筑与宗族文化的一脉相承 | 第34-43页 |
| ·流坑现存宗祠 | 第34-42页 |
| ·宗祠建筑是宗族组织的体现与象征 | 第42-43页 |
| ·建筑的防御职能体现的宗族自保性质 | 第43-52页 |
| ·流坑村的防御型建筑布局及建筑物 | 第44-49页 |
| ·防御型建筑体现的流坑社会及宗族的自保性质 | 第49-52页 |
| ·民居类建筑中体现的宗法伦理 | 第52-59页 |
| ·流坑村现存的典型民居类建筑 | 第53-57页 |
| ·古民居建筑中所体现的宗法伦理 | 第57-59页 |
| ·墓葬类建筑对宗族组织的巩固作用 | 第59-63页 |
| ·流坑村现存墓葬类建筑 | 第59-61页 |
| ·尊宗敬祖强化宗族凝聚力 | 第61-63页 |
| 第4章 庙宇、娱乐类建筑理念与宗法伦理的融合 | 第63-71页 |
| ·流坑村现存庙宇建筑 | 第63-67页 |
| ·流坑民间信仰与流坑社会 | 第67-68页 |
| ·流坑村现存的娱乐建筑与娱乐活动 | 第68-70页 |
| ·娱乐建筑与娱乐活动巩固宗族组织 | 第70-71页 |
| 第5章 书院、牌坊类建筑所宣扬的宗法伦理 | 第71-81页 |
| ·流坑村现存的主要书院建筑 | 第71-72页 |
| ·书院教育与宗族发展的相互促进 | 第72-75页 |
| ·流坑村典型的牌坊类建筑 | 第75-79页 |
| ·牌坊类建筑中宣扬的宗法伦理 | 第79-81页 |
| 第6章 建筑装饰艺术与公共生活 | 第81-101页 |
| ·装饰艺术对宗法伦理影响的增强 | 第81-90页 |
| ·流坑现存匾额楹联 | 第81-84页 |
| ·匾额对流坑族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 第84页 |
| ·流坑古建中的壁画雕刻 | 第84-90页 |
| ·装饰艺术所反映的宗法伦理价值观 | 第90页 |
| ·流坑民间社会的公共生活 | 第90-95页 |
| ·祭祖活动 | 第91-93页 |
| ·“玩喜” | 第93-94页 |
| ·古时的婚娶习俗 | 第94-95页 |
| ·建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角色 | 第95-98页 |
| ·流坑古建筑与流坑社会的宗族文化 | 第98-101页 |
| 结语 | 第101-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