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一、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成因、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16-32页 |
(一) 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成因 | 第16-25页 |
1. 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产生的宏观背景 | 第16-22页 |
2. 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产生的微观原因 | 第22-25页 |
(二) 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 | 第25-29页 |
1. 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现状 | 第25-26页 |
2. 与国内知识产权纠纷相比的特点 | 第26-28页 |
3. 与其他国家(地区)企业曾面对的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相比的特点 | 第28-29页 |
(三) 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发展趋势 | 第29-32页 |
1. 纠纷发生频率增加,规模扩大 | 第29页 |
2. 纠纷从专利、著作权延伸到商标、商业秘密 | 第29-30页 |
3. 源于收购的知识产权纠纷会增多 | 第30-31页 |
4. 从"禁令为主、诉讼为辅"转为组合形式 | 第31页 |
5. 纠纷发生地域扩大 | 第31-32页 |
二、国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特点 | 第32-41页 |
(一) 纠纷解决机制综述 | 第32页 |
(二) 美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 第32-37页 |
1. 主要制度设置 | 第32-35页 |
2. 相关机构设置 | 第35-37页 |
(三) 日本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 第37-38页 |
1. 主要制度设置 | 第37-38页 |
2. 相关机构设置 | 第38页 |
(四) 欧盟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以德国为例) | 第38-41页 |
1. 主要制度设置 | 第39-40页 |
2. 相关机构设置 | 第40-41页 |
三、中国企业国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战略 | 第41-51页 |
(一) 纠纷进入行政或司法程序前的应对战略 | 第41-45页 |
1. 积极处理律师函 | 第41-42页 |
2. 评估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 第42-43页 |
3. 寻找盟友,建立战略联盟 | 第43-44页 |
4. 紧急储备知识产权 | 第44页 |
5. 组成合适的律师团队 | 第44页 |
6. 主动出击,提起确认之诉 | 第44页 |
7. 主动向专利主管机构申请专利无效或不可实施 | 第44-45页 |
(二) 纠纷进入行政或司法程序后的应对战略 | 第45-47页 |
1. 争取谈判解决 | 第45-46页 |
2. 知识产权诉讼中应对(专利为例) | 第46-47页 |
(三) 几种特殊解决程序中的应对 | 第47-51页 |
1. 应对"337"调查 | 第47-48页 |
2. 应对德国展会上的临时禁令 | 第48-51页 |
四、国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长效战略研究 | 第51-58页 |
(一) 制定和实施全面的知识产权战略 | 第51-53页 |
1. 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 第51-52页 |
2. 确定知识产权战略机构及其职责 | 第52-53页 |
3. 制定具体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 | 第53页 |
(二) 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动态预警机制 | 第53-54页 |
1. 专利预警简介 | 第53页 |
2. 专利预警的程序 | 第53-54页 |
3. 动态预警 | 第54页 |
(三) 积极进行知识产权储备和布局 | 第54-58页 |
1. 知识产权创造 | 第54页 |
2. 知识产权并购(专利为例) | 第54-56页 |
3. 知识产权布局(专利为例)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