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公民个人信息的理论界定 | 第12-20页 |
一、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 第12-16页 |
(一)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公民个人信息的特征 | 第13-14页 |
(三) 公民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4-16页 |
二、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表现——信息权 | 第16-20页 |
(一) 信息权的定义 | 第16页 |
(二) 信息权的内容 | 第16-18页 |
(三) 信息权的法益属性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正当根据 | 第20-27页 |
一、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正当性 | 第20-21页 |
二、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必要性 | 第21-27页 |
(一) 侵犯个人信息权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第21-22页 |
(二) 侵犯个人信息权行为体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谴责性 | 第22-23页 |
(三) 侵犯个人信息权行为犯罪化顺应民众的立法期待 | 第23-25页 |
(四) 侵犯个人信息权行为犯罪化成为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域外考察 | 第27-32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 第27-29页 |
二、英美法系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状与缺陷 | 第32-38页 |
一、我国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现状 | 第32-33页 |
二、《刑法修正案(七)》对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缺陷 | 第33-38页 |
(一) 犯罪主体有待进一步扩展 | 第33-35页 |
(二) 犯罪客观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35页 |
(三) 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有待进一步厘清 | 第35-36页 |
(四) 刑法的价值取向需要进一步明确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完善 | 第38-43页 |
一、刑法条文与行政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 | 第38-39页 |
二、明确本罪"情节严重"的内容 | 第39-40页 |
三、将本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 第40页 |
四、适时将"人肉搜索"等危害严重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畴 | 第40-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