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光学体全息存储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国外体全息存储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国内体全息存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第12-13页 |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国外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状况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反射式体全息存储系统的整体设计 | 第16-31页 |
·体全息存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性 | 第16-21页 |
·体全息存储的基本物理过程及耦合波理论 | 第16-20页 |
·光折变效应 | 第20页 |
·体全息存储的优点 | 第20-21页 |
·反射式体全息存储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 第21-29页 |
·透射式和反射式体全息存储系统的比较 | 第21-23页 |
·系统光路 | 第23-24页 |
·系统各部分的光路设计 | 第24-25页 |
·系统核心器件的选择 | 第25-27页 |
·系统的工作流程 | 第27-29页 |
·反射式体全息存储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实现晶体单位体积内2000 幅全息图像的存储 | 第29-30页 |
·存储图像的时效性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反射式体全息存储控制系统的构建 | 第31-41页 |
·体全息存储复用技术 | 第31-32页 |
·体全息存储复用技术的改进 | 第32-35页 |
·传统的角度寻址方案 | 第32-33页 |
·双透镜共焦法 | 第33-34页 |
·位移台全闭环系统 | 第34-35页 |
·反射式体存储系统软件控制的实现 | 第35-39页 |
·位移台软件控制设计 | 第36-38页 |
·快门控制设计 | 第38-39页 |
·体全息存储复用精度分析 | 第39-40页 |
·开环控制系统定位精度 | 第39页 |
·全闭环与开环控制系统定位精度的比较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反射式体全息存储材料性能的研究 | 第41-55页 |
·光折变晶体与光致聚合物的比较 | 第41-42页 |
·LiNbO_3 晶体原料掺杂量对其光折变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晶体原料掺杂最佳配比 | 第42-43页 |
·晶体生长工艺的选择 | 第43页 |
·晶体的极化处理 | 第43-45页 |
·极化设备的研制 | 第45-49页 |
·Windows 平台高精度波形发生器的研究 | 第45-48页 |
·0-10KV 高精度遥控稳压电源的研究 | 第48-49页 |
·化学计量比LiNbO_3 全息存储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49-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全息三维显示系统的研究 | 第55-69页 |
·光学全息显示的方法与分析 | 第55-56页 |
·计算全息显示的方法与分析 | 第56-62页 |
·传统的计算全息显示方法 | 第57-58页 |
·基于衍射的计算全息显示方法 | 第58-61页 |
·迂回相位编码傅立叶变换计算全息图的制作 | 第61-62页 |
·计算三维全息的制作 | 第62-65页 |
·菲涅尔波带 | 第63-64页 |
·三维全息的制作 | 第64-65页 |
·体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初步方案的提出 | 第65-68页 |
·空间光调制器的分辨率问题 | 第65-66页 |
·体全息三维显示系统初步方案的构建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