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20页
1 导论第20-45页
   ·问题与意义第20-26页
   ·概念的阐释第26-30页
   ·学术史概要第30-42页
   ·方法与结构第42-45页
2 刑事审判对象的理论范畴第45-161页
   ·审判对象与被告人第45-61页
     ·刑事审判中的“人”第45-48页
       ·在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刑事审判第45-47页
       ·徘徊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被告人的境遇第47-48页
     ·审判对象理论的立场第48-61页
       ·审判对象理论的立场:被告人的主体性第48-54页
       ·实体与程序:审判对象理论难题的消解第54-61页
   ·审判对象与诉讼结构第61-122页
     ·历史的视角与问题的实质第61-72页
       ·考察审判对象的参量第61-62页
       ·历史变迁中的审判对象第62-71页
       ·导源于诉讼结构的问题第71-72页
     ·审判对象的发生原理第72-103页
       ·职能分化与诉讼结构第72-80页
       ·审判中心主义第80-84页
       ·审判对象在诉讼结构中的规定第84-103页
     ·审判对象范畴的张力第103-122页
       ·重新理解刑事诉讼的性质第103-116页
       ·刑事诉讼中的司法审查第116-119页
       ·侦查行为合法性问题纳入审判对象范畴第119-122页
   ·审判对象与诉讼程序第122-161页
     ·审判对象的运行原理第122-126页
     ·审判对象的提示第126-135页
       ·控诉原则与起诉书第126-130页
       ·起诉书承载审判对象第130-135页
     ·审判对象的展示第135-143页
       ·起诉审查与审判对象第135-137页
       ·法庭审理与审判对象第137-143页
     ·审判对象的变更第143-152页
       ·起诉变更主义第143-147页
       ·审判对象的变更及其限度第147-149页
       ·正当程序与突袭性审判的防范第149-152页
     ·审判对象的固定第152-156页
       ·判决书中的审判对象第152-153页
       ·审判对象被不当重复提起的防范第153-156页
     ·上诉审的审判对象第156-159页
     ·再审程序的审判对象第159-161页
3 刑事审判对象的制度表达第161-267页
   ·审判对象制度建设的意义第161-164页
   ·起诉书记载制度第164-187页
     ·起诉书记载的内容第164-174页
       ·起诉书记载被告人信息第167-169页
       ·起诉书记载指控犯罪事实第169-170页
       ·起诉书记载指控罪名及罚条第170-172页
       ·起诉书记载其他事项第172-174页
     ·起诉书记载的方法第174-179页
       ·英美法中的诉因制度第174-177页
       ·大陆法中的公诉事实制度第177-179页
     ·起诉书记载的规则第179-187页
       ·记载的特定性及其限度第179-184页
       ·记载的单一性及其识别第184-187页
   ·起诉变更制度第187-219页
     ·起诉变更中的权力关系第187-195页
       ·司法控制型起诉变更机制第187-190页
       ·控诉主导型起诉变更机制第190-192页
       ·起诉变更权力关系视野的被告人权利第192-195页
     ·起诉变更的制度模式第195-216页
       ·起诉变更之实体限制模式第196-198页
       ·起诉变更之程序规制模式第198-201页
       ·起诉变更模式分野背后的制度规律第201-216页
     ·起诉变更的程序机制第216-219页
       ·起诉变更的时间第217页
       ·起诉变更的事由第217-218页
       ·起诉变更的程式第218页
       ·起诉变更的“告知—防御”机制第218-219页
   ·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第219-248页
     ·禁止重复追诉的两种理路第219-224页
       ·禁止双重危险第219-222页
       ·一事不再理第222-224页
     ·禁止重复追诉与再审程序第224-233页
       ·英美法再审程序中禁止重复追诉的限度第225-229页
       ·大陆法再审程序中禁止重复追诉的限度第229-233页
     ·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再审视第233-248页
       ·围绕审判对象的构造原理第233-235页
       ·确立重复追诉界限的模式分化第235-239页
       ·确立重复追诉标的的模式分化第239-245页
       ·禁止重复追诉制度的另一面第245-248页
   ·审判对象制度的三个样本第248-267页
     ·美国法中的审判对象制度:以对抗制诉讼文化为背景第248-256页
     ·德国法中的审判对象制度:以职权主义诉讼文化为背景第256-262页
     ·日本法中的审判对象制度:不同诉讼文化间的制度借鉴第262-267页
4 中国问题与刑事诉讼改革第267-370页
   ·审判对象制度建设的状况第267-273页
     ·基于法典的考察第267-271页
     ·司法解释的拓展第271-273页
   ·审判对象实际运行的情况第273-311页
     ·起诉书提示审判对象的情况第273-279页
       ·起诉书记载的内容和方法第273-276页
       ·审判对象提示的特定性第276-279页
       ·审判对象提示的单一性第279页
     ·审判对象诉讼中变更的情况第279-286页
       ·审判对象变更中的检察官行为第279-281页
       ·审判对象变更中的法官行为第281-284页
       ·审判对象变更的程序保障状况第284-286页
     ·审判对象被重复提起的情况第286-295页
       ·审判对象被重复提起的空间第286-287页
       ·审判对象被重复提起的形式第287-290页
       ·审判对象被重复提起的负面效果第290-295页
     ·审判对象问题意识的状况第295-302页
       ·检察官的审判对象问题意识第295-298页
       ·法官的审判对象问题意识第298-301页
       ·被告人的审判对象问题意识第301页
       ·侦查人员、被害人、辩护律师的审判对象问题意识第301-302页
     ·审判对象功能发挥的效果第302-311页
       ·审判对象限制审判权的效果第303-305页
       ·审判对象规约控诉权的效果第305-308页
       ·审判对象保障防御权的效果第308-311页
   ·存在的问题及其发生原理第311-331页
     ·存在的问题:一个综述第311-316页
     ·犯罪控制与追诉权力的扩张性第316-320页
     ·控审配合与诉讼结构的合理性第320-324页
     ·实体真实与诉讼程序的正当性第324-328页
     ·审判对象与尚待完善的诉讼制度第328-331页
   ·审判对象与诉讼改革第331-370页
     ·审判对象制度建设的可行性第331-336页
     ·审判对象制度建设的整体思路第336-340页
     ·围绕审判对象问题的诉讼改革第340-370页
       ·起诉书制度的改革第340-345页
       ·法庭审理制度的改革第345-352页
       ·起诉变更制度的改革第352-359页
       ·罪名变更制度的改革第359-363页
       ·重复审判制度的改革第363-370页
5 结语:确立制度与实践中的刑事审判对象问题意识第370-377页
参考文献第377-388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388-390页
致谢第390-391页

论文共3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油田分层注水恒流堵塞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CAN总线汽车制动蹄片磨损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