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理论的控制器参数整定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模糊理论的概述 | 第19-26页 |
·模糊控制的产生与发展 | 第19-21页 |
·模糊控制的特点 | 第21-22页 |
·模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Fuzzy-PID复合控制 | 第22-23页 |
·参数自整定模糊控制 | 第23页 |
·模型参考自适应模糊控制 | 第23页 |
·自组织模糊控制 | 第23页 |
·具有自学习功能的模糊控制 | 第23-24页 |
·多变量模糊控制 | 第24页 |
·模糊控制的进展 | 第24-25页 |
·模糊控制的展望 | 第25-26页 |
·PID控制理论的概述 | 第26-31页 |
·PID控制器的发展历史 | 第26-28页 |
·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PID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 第28-29页 |
·控制器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PID参数的自整定方法 | 第29-30页 |
·传统PID控制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一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3-45页 |
·模糊控制的数学基础 | 第33-37页 |
·模糊集合的概念 | 第33页 |
·模糊集合的描述方法 | 第33-35页 |
·Zadeh表示法 | 第33-34页 |
·序偶表示法 | 第34页 |
·矢量表示法 | 第34页 |
·函数描述法 | 第34页 |
·模糊规则的基本运算规则 | 第34-35页 |
·隶属函数及其选择方法 | 第35页 |
·模糊关系及其合成 | 第35-37页 |
·模糊关系 | 第35-36页 |
·模糊语言 | 第36页 |
·模糊逻辑 | 第36-37页 |
·模糊推理 | 第37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38-39页 |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39-40页 |
·模糊控制器的分类 | 第40-42页 |
·单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 | 第40-41页 |
·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 | 第41页 |
·三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 | 第41-42页 |
·常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42-45页 |
·模糊控制器结构的确定与参数变化 | 第42页 |
·模糊知识的获取和规则表示 | 第42页 |
·知识库的建立 | 第42-43页 |
·模糊化和解模糊策略的设计 | 第43页 |
·控制性能的调整与完善 | 第43-45页 |
第三章 改进的模糊PI+传统D控制器 | 第45-57页 |
·引言 | 第45页 |
·电阻加热炉系统PID参数整定的原则 | 第45-46页 |
·带奖惩系数的模糊PI控制器的设计 | 第46-52页 |
·选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变量 | 第47页 |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的语言值域 | 第47-48页 |
·确定语言值的隶属度函数 | 第48-50页 |
·建立控制规则 | 第50-51页 |
·模糊量的判决方法 | 第51页 |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选择 | 第51-52页 |
·仿真研究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一种改进的基于T-S型模糊PID控制 | 第57-67页 |
·T-S模型 | 第57页 |
·基于T-S模型的模糊PID控制器的分析 | 第57-59页 |
·基于T-S型的模糊PID控制器的实现 | 第59-62页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59页 |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 第59-62页 |
·奖惩函数的确定及应用 | 第62页 |
·仿真研究 | 第62-65页 |
·本章小节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模糊内模PID控制 | 第67-89页 |
·内模控制 | 第67-71页 |
·内模控制概述 | 第67-68页 |
·内模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68-71页 |
·内模控制器的结构及其等价形式 | 第68-69页 |
·内模控制的主要性质 | 第69-71页 |
·内模控制的实现问题 | 第71页 |
·模糊内模PID | 第71-79页 |
·内模PID控制器 | 第72-75页 |
·模糊内模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75-79页 |
·仿真研究 | 第79-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7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9-100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