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动作综合测试及技术评价指标的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前言 | 第11-15页 |
| ·中国射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 ·射箭射击发展对比 | 第12-13页 |
| ·中韩两国对比 | 第13-15页 |
| 2 射箭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 ·国外射箭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身体稳定性对射箭技术动作影响的研究 | 第15页 |
| ·射箭动作肌电的研究 | 第15-18页 |
| ·国内射箭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体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研究概况 | 第18-19页 |
| ·射箭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 3 选题依据 | 第22-25页 |
| ·奥运攻关及奥运服务的需要 | 第22-23页 |
| ·实现射箭系统科学化训练的需要 | 第23-25页 |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5-37页 |
| ·测试对象 | 第25页 |
| ·测试仪器 | 第25-29页 |
| ·运动学参数测试仪器 | 第25-26页 |
| ·足底压力中心平衡稳定性指标的测试仪器 | 第26-27页 |
| ·肌电测试仪器 | 第27-29页 |
| ·测试程序 | 第29-31页 |
| ·训练场综合测试 | 第29-30页 |
| ·足底压力中心基础平衡测试 | 第30页 |
| ·比赛录像 | 第30-31页 |
| ·术语界定及有关说明 | 第31-36页 |
| ·运动学分析说明 | 第31-33页 |
| ·足底压力中心指标说明 | 第33-34页 |
| ·肌电评价指标说明 | 第34-36页 |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6-37页 |
| 5 结果与分析 | 第37-98页 |
| ·运动学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7-70页 |
| ·射箭运动员姿态分析 | 第37-50页 |
| ·开弓与固势两主要阶段运动幅度的特点 | 第50-61页 |
| ·射箭运动员各阶段时间节奏分析 | 第61-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足底压力平衡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70-78页 |
| ·基础平衡足底压力中心各指标的意义 | 第70-71页 |
| ·基础平衡研究结果 | 第71-73页 |
| ·实射时足底压力中心结果与分析 | 第73-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肌电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78-98页 |
| ·射箭运动员主要动作阶段的肌肉用力特点 | 第80-90页 |
| ·多支箭动作一致性的评价 | 第90-96页 |
| ·小结 | 第96-98页 |
| 6 综合分析及讨论 | 第98-104页 |
| ·射箭站位姿态 | 第98-101页 |
| ·射箭慢性损伤因素 | 第101-103页 |
| ·"射箭肩" | 第101-102页 |
| ·"射箭腰" | 第102页 |
| ·"射箭颈" | 第102-103页 |
| ·实射时稳定性特点 | 第103-104页 |
| 7 主要结论与建议 | 第104-10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4页 |
| ·建议 | 第104-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14页 |
| 附录A "好运北京"拍摄图像 | 第114-115页 |
| 附录B 主要测试对象基本情况表 | 第115-116页 |
| 附录C 测试结果报告汇总 | 第116-122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