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对策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中文文摘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理论基础 | 第12-17页 |
| ·人居环境概念 | 第12-13页 |
| ·人居环境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人居环境研究层次 | 第14-15页 |
| ·城市人居环境释义 | 第15页 |
|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 | 第15-17页 |
| ·国内外相关理论发展进程 | 第17-25页 |
| ·中国古代的人居环境思想 | 第17-18页 |
| ·中国现代的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发展 | 第18-20页 |
| ·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取得的成就 | 第20-21页 |
| ·国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发展进程 | 第21-25页 |
| 第2章 福州市人居环境概况 | 第25-31页 |
| ·自然概况 | 第25-26页 |
| ·经济概况 | 第26-27页 |
| ·社会概况 | 第27-28页 |
| ·居住环境概况 | 第28-31页 |
| 第3章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1-46页 |
| ·指标构建原则 | 第31-33页 |
| ·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1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31-32页 |
| ·可行性原则 | 第32页 |
| ·区域性原则 | 第32页 |
| ·整体性原则 | 第32页 |
| ·前瞻性原则 | 第32-33页 |
| ·国内关于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研究的成果 | 第33页 |
| ·福州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指标的建立 | 第33-46页 |
| ·社会子系统 | 第34-37页 |
| ·生态子系统 | 第37-39页 |
| ·居住子系统 | 第39-43页 |
| ·支撑子系统 | 第43-46页 |
| 第4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福州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 第46-63页 |
| ·AHP法工作步骤 | 第46-50页 |
| ·明确问题 | 第46页 |
| ·建立层次结构 | 第46-47页 |
| ·构造各层的判断矩阵 | 第47页 |
| ·确定各层中因素的优先次序即优先级 | 第47-49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49-50页 |
| ·指标权重体系的构建 | 第50页 |
| ·消除量纲影响 | 第50-56页 |
| ·计算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合成权重 | 第56-57页 |
| ·计算结果 | 第57-63页 |
| 第5章 基于主成份分析的福州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 第63-69页 |
| ·指标选择 | 第63页 |
| ·计算相关系数 | 第63-64页 |
| ·计算特征值,主成份贡献率,累积贡献率 | 第64-65页 |
| ·计算主成份载荷 | 第65-67页 |
|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计算 | 第67页 |
| ·计算结果 | 第67-69页 |
| 第6章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9-77页 |
| ·两种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页 |
| ·福州人居环境质量整体评价分析 | 第69-71页 |
| ·解放以前缓慢发展阶段 | 第69-70页 |
| ·解放后至1995年先慢后快发展时期 | 第70页 |
| ·1995—2000年高速发展阶段 | 第70-71页 |
| ·2000—2004年稳定发展阶段 | 第71页 |
| ·2004—2006年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 第71页 |
| ·四大子系统分析评价 | 第71-77页 |
| ·社会子系统 | 第71-73页 |
| ·生态子系统 | 第73-74页 |
| ·居住子系统 | 第74-75页 |
| ·支撑子系统 | 第75-76页 |
| ·综合分析 | 第76-77页 |
| 第7章 福州市人居环境建设对策研究 | 第77-89页 |
|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意义所在 | 第77-78页 |
| ·有助于提升福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 第77页 |
| ·有助于经营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 | 第77页 |
| ·有助于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文明城市 | 第77-78页 |
| ·有助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 第78页 |
| ·福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措施 | 第78-89页 |
| ·社会子系统优化措施 | 第78-82页 |
| ·生态子系统优化措施 | 第82-84页 |
| ·居住子系统优化措施 | 第84-86页 |
| ·支撑子系统优化措施 | 第86-89页 |
| 第8章 结论 | 第89-91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9页 |
| ·特色与创新 | 第89页 |
| ·讨论与不足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4-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个人简历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