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力学原理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其在大坝地震分析中的应用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31页 |
| ·工程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 ·非线性弹性模型 | 第13-14页 |
| ·以经典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混凝土塑性本构模型 | 第14-16页 |
| ·损伤模型 | 第16页 |
| ·内时模型 | 第16-17页 |
| ·微平面模型 | 第17-18页 |
| ·其它基于细观力学的本构模型 | 第18-19页 |
| ·混凝土动态特性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9-25页 |
| ·试验研究 | 第19-21页 |
| ·动态本构模型 | 第21-25页 |
| ·热力学原理与本构模型 | 第25-28页 |
| ·热力学原理与塑性模型 | 第26-27页 |
| ·基于不可逆热力学基础的率本构模型 | 第27-28页 |
| ·目前混凝土塑性本构模型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 ·基于热力学原理本构模型的优点 | 第29页 |
| ·本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 第29-31页 |
| 2 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本构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1-53页 |
| ·热力学原理 | 第31-40页 |
| ·热力学基本定律 | 第31-33页 |
| ·热力学与力学概念的比较 | 第33-34页 |
| ·热力学基本定律的一个推论 | 第34-35页 |
| ·Ziegler正交假定 | 第35-36页 |
| ·弹塑性材料的热力学势 | 第36-39页 |
| ·耗散函数和屈服函数 | 第39-40页 |
| ·流动法则的相关性和非正交性 | 第40-43页 |
| ·由热力学原理推导得到的流动法则 | 第40-41页 |
| ·由最大耗散法则推导得到的流动法则 | 第41-42页 |
| ·两种方法得到的流动法则之间的分析和比较 | 第42-43页 |
| ·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本构模型的框架 | 第43-50页 |
| ·由热力学原理建立本构模型的基本理论和过程 | 第43-48页 |
| ·几个实例 | 第48-50页 |
| ·小结 | 第50-53页 |
| 3 基于热力学原理的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53-75页 |
| ·屈服面与破坏面 | 第53-58页 |
| ·耗散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和破坏面 | 第53-55页 |
| ·真实应力空间中的屈服面与破坏面 | 第55-58页 |
| ·流动法则 | 第58-59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59-61页 |
| ·模型中参数的讨论 | 第61-68页 |
| ·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 | 第61-65页 |
| ·模型参数对屈服面的影响 | 第65-67页 |
| ·模型参数的拟合 | 第67-68页 |
| ·算例 | 第68-73页 |
| ·小结 | 第73-75页 |
| 4 考虑Lode角的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75-87页 |
| ·本构模型的基本形式 | 第75-81页 |
| ·耗散应力空间中的屈服轨迹和流动法则 | 第75-76页 |
| ·真实应力空间中的屈服轨迹和流动法则 | 第76-79页 |
| ·参数的讨论 | 第79-81页 |
| ·算例 | 第81-85页 |
| ·小结 | 第85-87页 |
| 5 一致率型本构模型 | 第87-109页 |
| ·一致粘塑性模型简介 | 第87-88页 |
| ·与Lode角无关的一致率型本构模型 | 第88-101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88-91页 |
| ·数值方法 | 第91-93页 |
| ·算例 | 第93-101页 |
| ·考虑Lode角的一致率型本构模型 | 第101-107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3页 |
| ·算例 | 第103-107页 |
| ·小结 | 第107-109页 |
| 6 混凝土大坝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 第109-135页 |
| ·Koyna重力坝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109-117页 |
| ·Koyna重力坝模型与材料参数 | 第109-110页 |
| ·Koyna重力坝静力与频率分析 | 第110页 |
| ·Koyna重力坝地震反应分析 | 第110-117页 |
| ·大岗山拱坝的地震反应分析 | 第117-121页 |
| ·大岗山拱坝模型与材料参数 | 第117-118页 |
| ·大岗山拱坝静力与频率分析 | 第118-119页 |
| ·大岗山拱坝地震反应分析 | 第119-121页 |
| ·小结 | 第121-135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9页 |
| ·结论 | 第135-136页 |
| ·展望 | 第136-139页 |
| 附录 非线性有限元程序流程 | 第139-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59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59-161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61-163页 |
| 致谢 | 第163-1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