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京国民政府法官制度
内容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法官制度的理论来源 | 第12-17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2-13页 |
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第12页 |
2. 法官 | 第12-13页 |
3. 法官制度 | 第13页 |
(二) 理论来源及时代背景 | 第13-17页 |
1. 清朝中晚期 | 第14-15页 |
2.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 | 第15-17页 |
二、南京国民政府法官遴选及任用制度 | 第17-39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法官的资格制度 | 第17-23页 |
1. 法官资格制度流变及具体规定 | 第17-22页 |
2. 法官资格制度之特点 | 第22-23页 |
(二) 南京国民政府法官考试及任用制度 | 第23-28页 |
1. 法官考任制度之流变和具体规定 | 第23-27页 |
2. 法官考试、任用制度的特点 | 第27-28页 |
(三) 南京国民政府法官培训制度 | 第28-30页 |
(四) 个案分析—以黄光钰为例 | 第30-33页 |
(五) 行政兼理司法制度 | 第33-39页 |
1. 行政兼理司法制度的历史流变 | 第33-36页 |
2. 行政兼理司法制度之合理性 | 第36-37页 |
3. 行政兼理司法制度之弊端 | 第37-39页 |
三、南京国民政府法官的保障制度 | 第39-48页 |
(一) 南京国民政府法官保障制度的演进 | 第39-40页 |
(二) 南京国民政府法官官傣制度 | 第40-43页 |
(三) 法官考核制度 | 第43-45页 |
(四) 法官奖惩制度 | 第45-48页 |
四、南京国民政府法官制度之整体评价 | 第48-53页 |
(一) 合理性 | 第48-49页 |
1. 以理性建构为主,经验作为修正补充 | 第48页 |
2. 法官制度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 第48-49页 |
(二) 历史局限性 | 第49-52页 |
1. 价值缺陷 | 第49-50页 |
2. 政治异化 | 第50-52页 |
3. 司法腐败 | 第52页 |
(三) 原因及教训 | 第52-53页 |
五、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