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研究动机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1993年版与2003年版大陆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编撰比较 | 第10-20页 |
(一) 1993年版与2003年版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科书的编订情况比较 | 第10-13页 |
(二) 2003年最新版的《中国近现代史》教科书的变化 | 第13-14页 |
(三) 人教社1993年版与2003年版的教科书“洋务运动”编撰比较 | 第14-20页 |
二、香港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史料运用和问题设置 | 第20-28页 |
(一) 香港两种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史料运用与问题设计比较 | 第20-22页 |
(二) 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史料选用和问题设计分析 | 第22-28页 |
三、台湾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编撰评介分析与历史教育目标制定 | 第28-39页 |
(一) 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教学论分析 | 第28-31页 |
(二) 台湾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编撰与历史教育目标制定 | 第31-33页 |
(三) 台湾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人物刘铭传的评价 | 第33-39页 |
四、两岸三地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课后问题设计和语言表述比较 | 第39-47页 |
(一) 大陆教科书与香港教科书“洋务运动”一节课后问题设计比较 | 第39-43页 |
(二) 大陆人教2003年版与台湾历史教科书“洋务运动”一节语言表述之比较 | 第43-47页 |
五、“洋务运动”编撰视野拓展 | 第47-52页 |
1、女性主义的角度 | 第47-48页 |
2、国际理解教育 | 第48-49页 |
3、科技人员与洋务运动 | 第49页 |
4、普通人物与洋务运动 | 第49-50页 |
5、对阅读对象的关注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文献、专著、论文参考 | 第53-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