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参考模型 | 第9-11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设置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二章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 | 第16-32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与作用 | 第16-17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 | 第16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 | 第16-17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构成 | 第18-22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组成 | 第18-20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目的 | 第20-21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 第22-30页 |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22-24页 |
·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 第24-28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步骤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50页 |
·供应链战略匹配性 | 第32-33页 |
·成员企业战略的匹配度 | 第32-33页 |
·其他职能战略的协同度 | 第33页 |
·供应链顾客服务能力 | 第33-38页 |
·交货可靠性 | 第33-34页 |
·服务质量 | 第34-35页 |
·产品质量 | 第35-36页 |
·产品价格 | 第36-37页 |
·柔性 | 第37-38页 |
·供应链财务状况 | 第38-40页 |
·盈利能力 | 第38-39页 |
·资本运营能力 | 第39页 |
·发展能力 | 第39-40页 |
·偿债能力 | 第40页 |
·供应链系统运营情况 | 第40-42页 |
·供应链产销情况 | 第40-41页 |
·供应链产需情况 | 第41-42页 |
·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 第42-44页 |
·供应链抗外生风险能力 | 第42-43页 |
·供应链抗信息传递风险能力 | 第43页 |
·供应链抗伙伴风险能力 | 第43-44页 |
·供应链未来发展能力 | 第44-46页 |
·学习能力 | 第44-45页 |
·创新能力 | 第45-46页 |
·信息化水平 | 第46页 |
·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 | 第46-48页 |
·资源利用 | 第46-47页 |
·环保收益 | 第47页 |
·污染控制 | 第47-48页 |
·供应链综合绩效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供应链子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0-68页 |
·核心企业子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0-57页 |
·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 第50-51页 |
·核心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1-57页 |
·供应商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57-60页 |
·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 第57-58页 |
·供应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58-60页 |
·分销商子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0-67页 |
·分销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 第60-62页 |
·分销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62-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供应链综合绩效评价应用研究 | 第68-86页 |
·案例背景 | 第68-73页 |
·目标供应链介绍 | 第68页 |
·基本资料 | 第68-73页 |
·评价前期工作 | 第73-75页 |
·定量指标值的计算 | 第73页 |
·评判专家的选取 | 第73-75页 |
·三角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 第75-81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第75页 |
·层次单排序 | 第75-81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81-86页 |
·建立评语集 | 第81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81-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86页 |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附录 | 第92-99页 |
摘要 | 第99-101页 |
ABSTRACT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