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3页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本文的理论贡献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1-25页 |
·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概念 | 第11-15页 |
·合作经济 | 第11-12页 |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 第12-13页 |
·合作(社)经济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 | 第15-20页 |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发生和存在的经济合理性 | 第15-18页 |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程 | 第18-20页 |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 | 第25-34页 |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制度 | 第25-26页 |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 | 第26-28页 |
·德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28页 |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第28-31页 |
·国外经验对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启示 | 第31-34页 |
第四章 盐城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 | 第34-46页 |
·盐城市农业及其自然条件 | 第34-35页 |
·盐城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现状 | 第35-37页 |
·盐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 第37-41页 |
·盐城市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趋势 | 第41-45页 |
·盐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盐城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案例研究:“富安模式” | 第46-59页 |
·“富安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 第46-50页 |
·富安镇养蚕的历史与现状 | 第46-48页 |
·江苏省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 第48-49页 |
·富安蚕农合作社的产生与发展 | 第49-50页 |
·“富安模式”的发育机理 | 第50-55页 |
·构建合作组织载体,降低交易费用 | 第50-51页 |
·培育合作组织主体,发挥规模效率 | 第51-53页 |
·建立有效管理机制,节省组织管理成本 | 第53-54页 |
·营造政策环境,发挥调控效能 | 第54页 |
·施展企业家才能,开拓创新空间 | 第54-55页 |
·“富安模式”的社会经济绩效 | 第55-56页 |
·直接的社会经济绩效 | 第55-56页 |
·产业的关联效应 | 第56页 |
·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 第56页 |
·造就了一批农民经济大户 | 第56页 |
·“富安模式”的创新意义 | 第56-58页 |
·组织创新 | 第56-57页 |
·机制创新 | 第57页 |
·提供了新的扶贫模式 | 第57-58页 |
·产业拓展 | 第58页 |
·“富安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8-59页 |
·股份合作还欠全覆盖 | 第58页 |
·跨区域联合尚欠不足 | 第58-59页 |
第六章 进一步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建议 | 第59-64页 |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 | 第59-60页 |
·加快立法进程,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 第60页 |
·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 第60-62页 |
·进一步强化管理,实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详细摘要 | 第7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