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道路行驶阻力的原理 | 第17-25页 |
| ·汽车道路行驶阻力 | 第17页 |
| ·汽车在底盘测功机上试验时的动力学分析 | 第17-21页 |
| ·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道路行驶阻力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 ·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等速行驶阻力的数学模型 | 第21页 |
| ·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加减速行驶惯性力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VMAS195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5-37页 |
| ·汽油机尾气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机理 | 第25-26页 |
| ·氮氧化物的生成机理 | 第25页 |
| ·碳氢化合物的生成机理 | 第25-26页 |
| ·一氧化碳的生成机理 | 第26页 |
| ·影响汽油机尾气污染物生成的主要因素 | 第26-28页 |
| ·过量空气系数λ | 第26-27页 |
| ·点火提前角 | 第27页 |
| ·运转工况 | 第27-28页 |
|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分析 | 第28-29页 |
| ·试验工况分解 | 第28页 |
|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要求和特点 | 第28-29页 |
|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9-36页 |
|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构建 | 第30页 |
| ·基本控制策略的确定 | 第30页 |
| ·电涡流测功器性能的分析和试验研究 | 第30-35页 |
| ·控制方法的选取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VMAS195 试验工况扭矩控制器算法设计 | 第37-47页 |
| ·DMC 基本原理 | 第37-41页 |
| ·预测模型 | 第37-40页 |
| ·反馈校正 | 第40页 |
| ·滚动优化 | 第40-41页 |
| ·试验工况扭矩控制器算法的设计 | 第41-46页 |
| ·DMC 预测模型的确定 | 第42-43页 |
| ·模型增益系数的选取 | 第43页 |
| ·DMC 相关参数的设计 | 第43-45页 |
| ·系统解耦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VMAS195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7-60页 |
| ·软件设计的总体要求 | 第47页 |
| ·LabVIEW和Visual C++软件概述 | 第47-48页 |
| ·LabVIEW 软件概述 | 第47-48页 |
| ·Visual C++软件概述 | 第48页 |
| ·动态连接库的生成和调用 | 第48-50页 |
| ·在Visual C++中生成DLL | 第48-49页 |
| ·在LabVIEW 中调用DLL | 第49-50页 |
| ·试验工况控制流程 | 第50页 |
|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程序前面板设计 | 第50-51页 |
| ·试验工况控制系统的框图程序设计 | 第51-59页 |
| ·通讯串口和数据采集板卡初始化模块 | 第51页 |
| ·数据滤波模块 | 第51-53页 |
| ·数据存贮模块 | 第53-54页 |
| ·DMC 控制器模块 | 第54-57页 |
| ·总控制量U 模块 | 第57-58页 |
| ·司机助模块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系统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60-72页 |
| ·工况控制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第60-62页 |
| ·一般控制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第60页 |
| ·工况控制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 第60-62页 |
| ·工况扭矩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 第62-66页 |
| ·DMC 预测模型的确定 | 第62-63页 |
| ·模型增益系数K 的整定 | 第63-64页 |
| ·DMC 相关参数的整定 | 第64-66页 |
| ·预测补偿解耦模型的确定 | 第66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71页 |
| ·试验情况简介 | 第66-67页 |
| ·试验结果 | 第67-69页 |
| ·结果分析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有待解决问题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详细摘要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