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导言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国际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法治和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及涵义 | 第16-20页 |
·法治的历史渊源及涵义 | 第16-18页 |
·法治的历史渊源 | 第16-17页 |
·法治的涵义 | 第17-18页 |
·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及涵义 | 第18-20页 |
·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 | 第18-19页 |
·法治思想的涵义 | 第19-20页 |
3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 第20-26页 |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 第21-23页 |
·法学理论基本概念的阐述 | 第21页 |
·法的价值的论述 | 第21-22页 |
·法制环节的研究 | 第22-23页 |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 第23-26页 |
·列宁的法治思想 | 第23-24页 |
·毛泽东、邓小平的法治思想 | 第24-25页 |
·江泽民、胡锦涛的法治思想 | 第25-26页 |
4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26-38页 |
·概括了法治涵义 | 第26-28页 |
·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对象 | 第26-27页 |
·依法治国的标准 | 第27页 |
·依法治国的目的 | 第27页 |
·依法治国的方式 | 第27-28页 |
·论述了“以德治国”思想 | 第28-30页 |
·“以德治国”的前提是“依法治国” | 第28-29页 |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第29页 |
·加强公民道德和行政伦理建设,形成良好的“党风”、“官风” | 第29-30页 |
·阐明了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 | 第30-33页 |
·江泽民的立法思想 | 第30-31页 |
·江泽民的执法、守法和司法思想 | 第31-32页 |
·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观念 | 第32-33页 |
·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战略目标 | 第33-34页 |
·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4页 |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战略目标的提出 | 第34页 |
·阐述了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本质 | 第34-36页 |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第35页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35-36页 |
·指出了打击犯罪和反腐倡廉的思路 | 第36-38页 |
·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 | 第37页 |
·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 第37-38页 |
5 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历史贡献及其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中国的指导作用 | 第38-44页 |
·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历史贡献 | 第39-41页 |
·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第39页 |
·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 | 第39-40页 |
·有利于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第40-41页 |
·江泽民法治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化中国的指导作用 | 第41-44页 |
·完备的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 第41-42页 |
·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必要途径 | 第42页 |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法治建设的基本保障 | 第42-43页 |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