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2页 |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 第16-25页 |
·公共政策的内涵 | 第16-20页 |
·西方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中国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 第17-19页 |
·公共政策的特征 | 第19-20页 |
·公民有序参与的内涵 | 第20-25页 |
·公民有序参与的概念 | 第20-21页 |
·公民有序参与的特征 | 第21-22页 |
·公民有序参与的提出 | 第22-25页 |
第二章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状况分析 | 第25-34页 |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总体状况 | 第25-27页 |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共政策现状 | 第25-26页 |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 第26-27页 |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强化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途径 | 第30-34页 |
·提升政府等社会公权力的合法性 | 第30-31页 |
·强化政策公正合理的价值追求 | 第31页 |
·确保政策指定程序的民主参与 | 第31-32页 |
·加强政策的稳定性 | 第32页 |
·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公共政策中公民有序行政参与的状况分析 | 第34-40页 |
·公共政策公民有序行政参与的总体状况 | 第34页 |
·公民有序行政参与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有序行政参与缺失的原因 | 第36-38页 |
·公民有序行政参与方式的变化及发展 | 第38-40页 |
·从传统的革命型行政参与向建设型参与的转变 | 第38页 |
·从动员型行政参与向自主型参与的转变 | 第38页 |
·从激情型参与向理性型参与的转变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推进公民有序参与,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力度 | 第40-51页 |
·公共政策与公民有序参与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 | 第40-45页 |
·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以公民有序行政参与为基础 | 第41-42页 |
·公共政策的运行要以公民为主体 | 第42-43页 |
·公共政策效果的最终评判者是公民,检验标准就是社会公民有序参与的程度 | 第43-44页 |
·公共政策的制订、实行到最后效果的判断都离不开公民有序参与 | 第44-45页 |
·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路径选择 | 第45-51页 |
·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目标 | 第45-46页 |
·公民有序参与公共政策的实现路径 | 第46-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个人简历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