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连续流活性污泥厌氧—缺氧—生物膜硝化系统(A2N)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32页
   ·水体的氮、磷污染第10-11页
     ·氮、磷污染与水质富营养化第10-11页
     ·污水脱氮除磷意义第11页
   ·传统生物脱氮第11-16页
     ·传统生物脱氮的机理第11-13页
     ·生物脱氮的影响因素第13-14页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第14-16页
   ·传统生物除磷第16-20页
     ·传统生物除磷的机理第16-19页
     ·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第19页
     ·传统生物除磷工艺第19-20页
   ·同步生物脱氮除磷第20-24页
     ·同步脱氮除磷主要工艺及其特征第20-23页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可能存在的矛盾及解决的方法第23-24页
   ·反硝化脱氮除磷第24-31页
     ·反硝化脱氮除磷微生物研究第24页
     ·反硝化除磷理论的提出第24-25页
     ·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第25-27页
     ·反硝化聚磷的影响因素第27-31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1-32页
     ·课题的提出第3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第2章 研究方法第32-37页
   ·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第32-33页
     ·试验装置第32-33页
     ·反应器运行方式第33页
   ·试验条件第33-34页
     ·人工废水水质第33-34页
     ·分析方法第34页
   ·系统启动第34-35页
   ·试验内容和方法第35-37页
     ·连续流A_2N工艺启动及运行试验研究内容第35页
     ·静态试验及污泥特性研究内容第35-36页
     ·与A/OSBR系统和A/A/OSBR系统比较研究内容第36-37页
第3章 连续流A_2N工艺启动及运行试验结果第37-59页
   ·超越污泥及回流污泥比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7-39页
     ·试验结果第37-39页
     ·结果分析第39页
   ·系统启动后运行情况第39-42页
     ·试验结果第39-41页
     ·结果分析第41-42页
   ·第二阶段运行状况第42-47页
     ·进水氨氮浓度逐步提高后各反应器中物质的变化第42-46页
     ·碱度对系统脱氮除磷的影响第46-47页
   ·接种新污泥系统运行状况第47-50页
     ·氮的去除第48-49页
     ·磷的去除第49-50页
     ·COD的去除第50页
   ·高污泥负荷下系统运行状况第50-53页
     ·氮的去除第51-52页
     ·磷的去除第52-53页
     ·COD的去除第53页
   ·中间污泥负荷下系统运行状况第53-57页
     ·低氨氮浓度下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第54-56页
     ·提高氨氮浓度系统脱氮除磷效果第56-57页
   ·运行条件对试验系统的影响第57-59页
     ·污泥浓度对除磷率的影响第57-58页
     ·连续流A_2N系统中DO,ORP和pH的变化趋势第58-59页
第4章 静态试验及污泥特性研究第59-65页
   ·后曝气对缺氧池污泥性能影响第59-60页
   ·厌氧段释磷情况分析第60页
   ·缺氧段吸磷情况研究第60-61页
   ·系统污泥特性第61-65页
     ·活性污泥染色特性第61-62页
     ·污泥沉降性能第62-64页
     ·污泥含磷率第64页
     ·活性污泥生物相第64-65页
第5章 与A/OSBR系统和A/A/OSBR系统比较研究第65-72页
   ·厌氧/好氧SBR反应器除磷性能第65-67页
     ·厌氧释磷情况第65-66页
     ·好氧吸磷情况第66-67页
     ·厌氧/好氧SBR反应器内COD浓度的变化第67页
   ·厌氧/缺氧/好氧SBR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第67-71页
     ·启动期间反应器内反硝化脱氮除磷情况第67页
     ·一周期内反硝化脱氮除磷情况第67-70页
     ·静态试验第70-71页
   ·SBR单泥系统与连续流双泥系统的比较第71-72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建议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代吴派学术研究
下一篇:农村人力资本的动力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