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5-40页 |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5-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5-20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动态述评 | 第21-34页 |
·国内外相关理论述评 | 第21-3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 第31-34页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34-35页 |
·人力资本的演进规律及其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 | 第34页 |
·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机理 | 第34-35页 |
·农村人力资本的动力机制 | 第35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及其形成基础 | 第35页 |
·农村人力资本的政策基础 | 第35页 |
·研究假设、思路与方法 | 第35-38页 |
·研究的假设 | 第35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35-36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36-38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38-40页 |
·研究了人力资本的演进规律及其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互关系 | 第38页 |
·研究了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 | 第38页 |
·研究并设计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双循环”动力机制 | 第38-39页 |
·研究了农村人力资本团队的类型、特点及其形成基础 | 第39-40页 |
第二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的历史演进及其与其他生产要素关系研究 | 第40-58页 |
·经济发展的阶段 | 第40-44页 |
·经济发展阶段研究的回顾 | 第40-41页 |
·经济发展阶段研究视角分析 | 第41-43页 |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 第43-44页 |
·经济发展阶段与人力资本演进 | 第44-49页 |
·原始经济阶段——自然力(土地)占支配地位 | 第44-45页 |
·农业经济阶段——劳动居重要地位 | 第45-46页 |
·工业经济发展阶段——资本占统治地位 | 第46-47页 |
·知识经济阶段——知识(人力资本)处于主导位 | 第47-49页 |
·人力资本演进的规律和性质 | 第49-53页 |
·人力资本演进的规律 | 第49-50页 |
·人力资本演进的性质 | 第50-53页 |
·人力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关系 | 第53-55页 |
·为什么说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是核心要素 | 第55-58页 |
第三章 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互动的机理 | 第58-73页 |
·西方经济学者经济发展的动力观 | 第58-60页 |
·我国农村经济的新阶段及其特征 | 第60-64页 |
·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特征 | 第60-63页 |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阶段的总体判断 | 第63-64页 |
·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 | 第64-73页 |
·人力资本与劳动的互动机理 | 第64-65页 |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互动机理 | 第65-68页 |
·人力资本与农业技术进步的互动机理 | 第68-70页 |
·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制度的互动机理 | 第70-73页 |
第四章 农村人力资本的动力机制 | 第73-90页 |
·一个实地调查的启示 | 第73-75页 |
·调查方法 | 第73页 |
·调查结果 | 第73-74页 |
·结果的启示 | 第74-75页 |
·农村人力资本动力不足原因的深层次分析 | 第75-81页 |
·城乡资源分配的非均衡 | 第75-79页 |
·农村文化的滞后性 | 第79-81页 |
·农村人力资本动力机制的构建 | 第81-84页 |
·生态位理论及其启示 | 第81-82页 |
·农村人力资本“双循环”机制的提出与构建 | 第82-84页 |
·农村人力资本“双循环”机制的结构 | 第84-90页 |
·“外循环”机制的结构 | 第84-87页 |
·“内循环”机制的结构 | 第87-90页 |
第五章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及其形成基础 | 第90-102页 |
·团队理论与农村人力资本团队 | 第90-92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的类型及特点 | 第92-98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的类型 | 第92-95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的特点 | 第95-98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形成的基础 | 第98-102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形成的土地制度基础 | 第98-100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形成的经营组织基础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农村人力资本的政策基础 | 第102-124页 |
·培育新型农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考量 | 第102-116页 |
·从农民到农商——一个质的飞跃 | 第103-104页 |
·如何培育新型农民 | 第104-116页 |
·均衡发展是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思想基础 | 第116-117页 |
·构建利益表达机制是新型农民精神动力 | 第117-122页 |
·农民为什么不愿当农民 | 第117-119页 |
·农民需要利益表达的机制平台 | 第119-120页 |
·农民合作组织与农民利益表达 | 第120-122页 |
·农村基础设施是新型农民施展才智的基本平台 | 第122-124页 |
·基础设施与农村经济发展 | 第122页 |
·如何发展农村基础设施 | 第122-124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第124-127页 |
·人力资本演进规律及其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关系研究 | 第124页 |
·人力资本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研究 | 第124-125页 |
·农村人力资本动力机制的构建研究 | 第125页 |
·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及其形成基础研究 | 第125-126页 |
·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基础研究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2页 |
附件 | 第132-141页 |
附1:我国主要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及相对价格 | 第132-133页 |
附2:中、美主要农产品净出口竞争力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133-135页 |
附3:1978-2005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其比率(单位:元) | 第135-136页 |
附4:信阳、驻马店、周口3 市5 县150 位农民调查统计表 | 第136-139页 |
附5:调查样卷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作者简介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