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生物医学工程的其他分支论文--光、激光生物医学论文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几个药品及食品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第一部分 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概况第11-30页
 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我国伪劣药品和食品现状第11-12页
   ·药品和食品的产业背景第12-13页
 2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简介第13-17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第13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近红外光谱特征和应用特点第15-16页
   ·影响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第16-17页
 3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方法第17-20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流程第17-18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第18-19页
   ·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评价参数第19-20页
 4 近红外光谱分析信息处理方法第20-25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第20-22页
   ·定性分析第22-23页
   ·定量分析第23-25页
   ·模型传递第25页
 5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品和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第25-29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第26-28页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第28-29页
 6 小结第29-30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30-88页
 第一章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红霉素肠溶片中红霉素A的含量第30-43页
  1 仪器与材料第30-31页
   ·主要仪器第30-31页
   ·实验材料第31页
   ·主要试剂第31页
  2 实验方法第31-33页
   ·基础数据的测定第31-33页
   ·光谱采集第33页
   ·建模方法第33页
  3 实验结果第33-41页
   ·样品的分布第33-34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第34-36页
   ·建模波段的选择第36页
   ·PLS模型主因子数选择第36-37页
   ·Norris derivative滤波平滑数的选择第37-38页
   ·最优模型的交叉验证第38页
   ·模型的验证第38-40页
   ·模型专属性的考察第40-41页
  4 小结第41-43页
 第二章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不同厂家地西泮片的含量第43-51页
  1 仪器与材料第43-44页
   ·主要仪器第43页
   ·实验材料第43页
   ·主要试剂第43-44页
  2 实验方法第44-45页
   ·基础数据的测定第44-45页
   ·光谱采集第45页
   ·建模方法第45页
  3 实验结果第45-50页
   ·样品的分布第45-46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第46-47页
   ·建模波段的选择第47-48页
   ·PLS模型主因子数选择第48页
   ·最优模型的交叉验证及预测第48-50页
  4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婴幼儿奶粉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第51-61页
  1 仪器与材料第51-52页
   ·主要仪器第51页
   ·实验材料第51页
   ·主要试剂第51-52页
  2 实验方法第52-54页
   ·基础数据的测定第52-53页
   ·光谱采集第53-54页
   ·建模方法第54页
  3 实验结果第54-60页
   ·样品的分布第54-55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第55-56页
   ·建模波段的选择第56页
   ·PLS模型主因子数选择第56-57页
   ·最优模型的交叉验证及预测第57-60页
  4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第61-70页
  1 仪器与材料第61-62页
   ·主要仪器第61-62页
   ·实验材料第62页
   ·主要试剂第62页
  2 实验方法第62-63页
   ·基础数据的测定第62-63页
   ·光谱采集第63页
   ·建模方法第63页
  3 实验结果第63-69页
   ·样品的分布第64页
   ·光谱预处理方法的选择第64-65页
   ·建模波段的选择第65-66页
   ·PLS模型主因子数选择第66页
   ·Norris derivative滤波平滑数的选择第66-67页
   ·最优模型的交叉验证及预测第67-69页
  4 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心血管系统用药—他汀类药物定性鉴别方法上的初步研究第70-88页
  1 近红外定性鉴别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第70-72页
   ·整体思路第70页
   ·定性识别模型方案第70-71页
   ·样品确证模型方案第71页
   ·模型优化的指标第71-72页
  2 他汀类药物产品特征与样品分组第72-74页
   ·剂型对光谱的影响考察第72-73页
   ·不同包装对光谱的影响考察第73-74页
  3 实验部分第74-75页
   ·仪器与试药第74-75页
   ·光谱的采集第75页
  4 他汀类非铝塑片剂定性识别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75-84页
   ·训练集样品的确定第75-76页
   ·预测集样品的选择第76页
   ·识别模型的建立第76-84页
   ·识别模型的验证第84页
  5 他汀类非铝塑片剂定性确证模型的建立及验证第84-87页
   ·训练集样品的确定第85页
   ·预测集样品的选择第85页
   ·确证模型的建立第85-86页
   ·辛伐他汀非铝塑片剂确证模型的验证第86-87页
  6 结果第87页
  7 小结第87-88页
讨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AP与PIX在免疫细胞信号传导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小麦地方品种等位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