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民事诉讼行为的评价及处理
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诉讼行为评价的价值取向和方法 | 第11-21页 |
第一节 诉讼行为评价的价值取向 | 第11-13页 |
一、诉讼行为评价的目的 | 第11页 |
二、诉讼行为评价的价值取向 | 第11-13页 |
三、价值取向的冲突 | 第13页 |
第二节 评价的前提和诸种评价之间的关系 | 第13-16页 |
一、诉讼行为评价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 | 第13-15页 |
二、诸种诉讼行为评价之间的关系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诉讼行为的效力要件 | 第16-17页 |
一、行为主体有诉讼权利能力 | 第16页 |
二、行为主体有诉讼行为能力 | 第16页 |
三、诉讼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诉讼行为 | 第16-17页 |
四、所表达的意思明确、完整 | 第17页 |
五、不得附条件 | 第17页 |
第四节 与效性诉讼行为的有效性评价 | 第17-18页 |
一、与效行为的后果 | 第18页 |
二、有效的起算时间 | 第18页 |
第五节 取效性诉讼行为的合法性评价和有理由性评价 | 第18-19页 |
一、合法性评价 | 第19页 |
二、有理由性评价 | 第19页 |
三、取效行为的后果 | 第19页 |
第六节 瑕疵行为评价的考量因素 | 第19-21页 |
一、瑕疵的严重程度 | 第19-20页 |
二、瑕疵行为的可回复力 | 第20页 |
三、发现瑕疵的时间因素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主体有瑕疵诉讼行为的评价和处理 | 第21-29页 |
第一节 诉讼权利能力 | 第21-23页 |
一、诉讼权利能力的始与终 | 第21页 |
二、诉讼权利能力终止后的诉讼行为 | 第21-23页 |
第二节 诉讼行为能力 | 第23-25页 |
一、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主体 | 第23页 |
二、主体诉讼行为能力的变化 | 第23-25页 |
第三节 诉讼授权和诉讼行为 | 第25-29页 |
一、诉讼授权的性质 | 第25-26页 |
二、诉讼授权书瑕疵 | 第26-27页 |
三、诉讼授权的变更和解除 | 第27页 |
四、诉讼授权中的其他问题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意思表示瑕疵诉讼行为的评价和处理 | 第29-38页 |
第一节 意思表示和诉讼行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诉讼行为中常见的意思表示瑕疵 | 第30-32页 |
一、意思瑕疵 | 第30-32页 |
二、表示瑕疵 | 第32页 |
第三节 意思表示瑕疵评价处理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一、对诉讼行为意思瑕疵评价处理的两种观点 | 第32-33页 |
二、诉讼行为意思表示瑕疵应予考虑的理由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意思表示瑕疵的评价处理 | 第34-38页 |
一、刚作出行为时允许当事人自行排除瑕疵 | 第35页 |
二、引发其他诉讼行为或法院活动后应作区别对待 | 第35-37页 |
三、裁判后需慎重处理意思表示瑕疵诉讼行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懈怠诉讼行为的评价和处理 | 第38-46页 |
第一节 懈怠行为的总体结果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懈怠行为的具体后果 | 第39-43页 |
一、权利之懈怠的后果 | 第39-42页 |
二、义务之懈怠的后果 | 第42-43页 |
第三节 处理懈怠行为后的救济 | 第43-46页 |
一、应当给予救济的情况 | 第44页 |
二、可救济的情况 | 第44-45页 |
三、不救济的情况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