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山区软弱砂岩地区大跨度隧道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3页
   ·国内外高速公路大跨度隧道发展现状第12-15页
   ·高速公路隧道稳定性研究方法现状第15-20页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0-21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山区软弱砂岩地区高速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第23-49页
   ·隧道监测的意义和目的第23-25页
     ·监测的意义第23-24页
     ·监测的目的第24-25页
   ·隧道监测内容和方法第25-31页
     ·监测内容第25-26页
     ·监测仪器设备第26-27页
     ·监测方法简介第27-30页
     ·测点布置原则第30-31页
   ·隧道施工监测原件的埋设与保护第31-37页
     ·隧道监测原件的埋设第31-35页
     ·隧道监测原件的保护第35-37页
   ·隧道净空位移变形量测第37-42页
   ·监测数据处理第42-48页
     ·隧道监测数据处理原则第42-43页
     ·监测实例分析第43-46页
     ·隧道监测的辅助工作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三章 山区软弱砂岩地区大跨度隧道稳定性评估第49-64页
   ·模糊理论的基本原理第49-50页
   ·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基本影响因素第50-56页
     ·围岩类别的影响第50-51页
     ·结构面状况的影响第51-53页
     ·地下水的影响第53-54页
     ·工程影响因素第54-56页
   ·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第56-59页
   ·围岩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价第59-61页
   ·工程应用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预警第64-83页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预警第64-66页
   ·模糊模式识别第66-67页
   ·模糊聚类分析第67-69页
   ·建立类别变量特征值与预测对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第69-70页
   ·模糊模式识别预测方法第70-71页
   ·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预警模型第71-82页
     ·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预警模型的建立第71-77页
     ·山岭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预警模型的应用第77-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山区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数值模拟第83-92页
   ·大跨度隧道数值模拟概述第83页
   ·设岭隧道围岩变形分析第83-89页
     ·工程概况第83-84页
     ·设岭隧道 YK115+470断面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第84页
     ·设岭隧道围岩变形数值模拟第84-89页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89-90页
   ·实例对比分析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4页
   ·结论第92-93页
   ·论文尚待改进之处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城区水体黑臭主要影响因子及治理案例比较研究
下一篇: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成藏成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