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满草的生药学及化学成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血满草的生药学研究 | 第11-21页 |
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11页 |
2 切片实验流程 | 第11-12页 |
·固定 | 第11页 |
·脱水、染色、透明、浸蜡及包埋 | 第11页 |
·切片 | 第11-12页 |
·脱蜡、封片 | 第12页 |
3 生药学鉴别 | 第12-15页 |
·性状特征 | 第12页 |
·生境状况 | 第12-13页 |
·显微特征 | 第13-15页 |
·根茎(横切面) | 第13页 |
·茎(横切面) | 第13-14页 |
·叶柄(横切面) | 第14-15页 |
·叶(横切面) | 第15页 |
4 化学成分鉴别 | 第15-19页 |
·分离过程 | 第15页 |
·化合物的鉴定 | 第15-19页 |
·化学成分鉴定结果 | 第19页 |
5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血满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21-44页 |
1 提取分离流程 | 第21-23页 |
·总浸膏的提取 | 第21页 |
·浸膏B的分离、纯化 | 第21-22页 |
·浸膏C的分离、纯化 | 第22-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40页 |
·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 第23页 |
·植物样品采集 | 第23-24页 |
·提取与分离 | 第24-25页 |
·总浸膏的提取 | 第24页 |
·浸膏B的分离 | 第24页 |
·浸膏C的分离 | 第24-25页 |
·化合物结构鉴定 | 第25-40页 |
·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25-35页 |
·化合物结构及波谱数据 | 第35-40页 |
3 结果及讨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接骨木属植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44-65页 |
1 引言 | 第44页 |
2 接骨木属植物性状 | 第44-46页 |
·接骨木属植物共性 | 第44-45页 |
·区别 | 第45-46页 |
·高大草本类 | 第45页 |
·血满草 | 第45页 |
·接骨草 | 第45页 |
·灌木或小乔木类 | 第45-46页 |
·接骨木 | 第45-46页 |
·西伯利亚接骨木 | 第46页 |
·西洋接骨木 | 第46页 |
3 化学成分 | 第46-53页 |
·黄酮和黄酮苷类 | 第46-48页 |
·氰苷类 | 第48-49页 |
·木脂素类 | 第49-50页 |
·酚酸类 | 第50页 |
·三萜类 | 第50-51页 |
·甾醇类 | 第51-52页 |
·其他类 | 第52-53页 |
4 药理活性 | 第53-58页 |
·抗病毒、抗菌活性 | 第53-54页 |
·抗炎、镇痛活性 | 第54-55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55页 |
·抗糖尿病作用 | 第55页 |
·免疫活性 | 第55页 |
·抗骨质疏松活性 | 第55-56页 |
·防治肝损伤作用 | 第56-57页 |
·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 第57页 |
·抗癌作用 | 第57页 |
·抗艾滋病 | 第57-58页 |
·其他药理作用 | 第58页 |
5 食用价值 | 第58-60页 |
·接骨木油 | 第58-59页 |
·作食用油 | 第58-59页 |
·作医药、保健品 | 第59页 |
·作化妆品 | 第59页 |
·其它工业用途 | 第59页 |
·接骨木花和果实 | 第59-60页 |
6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