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电喷摩托车ECU的研发及怠速控制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8-9页 |
| ·摩托车电控燃油喷射和FAI技术 | 第9-12页 |
| ·摩托车采用电喷技术的目的 | 第9-10页 |
| ·FAI电喷技术的优点 | 第10-12页 |
| ·控制系统在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应用 | 第12-14页 |
| ·控制系统简述 | 第12-13页 |
| ·控制策略研究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 第14页 |
|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ECU的基本功能及控制策略 | 第15-29页 |
| ·发动机负荷检测方法 | 第15-17页 |
| ·质量-流量法 | 第15-16页 |
| ·速度-密度法 | 第16页 |
| ·节气门开度-速度法 | 第16-17页 |
| ·节气门开度-速度法的控制理论 | 第17-18页 |
| ·空燃比的控制 | 第18-20页 |
| ·汽油机排气污染物与空燃比的关系 | 第18-19页 |
| ·三效催化转换器 | 第19页 |
| ·空燃比闭环控制策略 | 第19-20页 |
| ·点火相位、喷油相位、喷油量的控制 | 第20-23页 |
| ·点火相位的控制 | 第20-21页 |
| ·喷油相位的控制 | 第21-22页 |
| ·喷油量的控制 | 第22-23页 |
| ·环境参数对ECU喷油量的影响及修正策略 | 第23-25页 |
| ·蓄电池电压对ECU喷油量的影响及修正 | 第23页 |
| ·温度对ECU喷油量的影响及修正 | 第23-25页 |
| ·ECU总体方案设计 | 第25-29页 |
| ·电子控制单元ECU所应具有的功能和特点 | 第25-26页 |
| ·电子控制单元基本构成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电子控制单元ECU的软硬件设计 | 第29-46页 |
| ·ECU主控制芯片的选用及其开发平台的介绍 | 第29-32页 |
| ·ECU主控芯片简介 | 第29-30页 |
| ·主控芯片开发平台 | 第30-31页 |
| ·软件下载及调试平台 | 第31-32页 |
| ·ECU对各传感器件输入信号的处理 | 第32-39页 |
| ·曲轴位置传感器 | 第32-34页 |
|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 第34-35页 |
| ·排气氧传感器EGO | 第35-37页 |
| ·进气温度传感器 | 第37-38页 |
| ·发动机缸盖温度传感器 | 第38页 |
| ·蓄电池电压传感器 | 第38-39页 |
| ·ECU对执行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39-41页 |
| ·喷油器驱动电路 | 第39-40页 |
| ·点火驱动电路 | 第40-41页 |
| ·通讯接口电路 | 第41-42页 |
| ·ECU的抗干扰技术 | 第42-43页 |
| ·硬件抗干扰技术 | 第42-43页 |
| ·软件抗干扰技术 | 第43页 |
| ·监视定时器的使用 | 第43页 |
| ·ECU控制程序的编写 | 第43-46页 |
| ·ECU的工作流程 | 第43-45页 |
| ·ECU查询MAP图的程序设计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ECU在实车上的验证及怠速控制的研究 | 第46-61页 |
| ·ECU的开发工具和监控软件 | 第46-48页 |
| ·ECU的开发工具 | 第46页 |
| ·ECU工作参数的在线监控及调试 | 第46-47页 |
| ·ECU在FAI-tester上进行验证实验 | 第47-48页 |
| ·摩托车怠速控制 | 第48-53页 |
| ·怠速控制的目标 | 第49-50页 |
| ·冷起动和暖机过程控制及ECU验证 | 第50-53页 |
| ·发动机稳定怠速工况控制及ECU验证 | 第53-56页 |
| ·用软件方法判断单缸发动机的行程 | 第53-55页 |
| ·对怠速稳定工况进行闭环控制 | 第55-56页 |
| ·双缸机摩托车怠速控制及ECU验证 | 第56-61页 |
| ·同步喷射和异步喷射 | 第56-59页 |
| ·稳定怠速工况下双缸机同步喷射和异步喷射实验对比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1-63页 |
| ·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 ·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