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超级电容器用钒氧化物基电极材料研究

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0页
   ·引言第11页
   ·超级电容器概述第11-16页
     ·超级电容器的构成第11-12页
     ·超级电容器与传统电容器及电池的性能比较第12-13页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第13页
     ·超级电容器的用途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超级电容器工作原理与分类第16-18页
     ·双电层电容器第16-17页
     ·法拉第准电容第17-18页
     ·混合电容第18页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第18-31页
     ·碳电极材料第19-20页
       ·多孔碳材料,活性炭材料,活性碳纤维第19页
       ·炭气凝胶第19-20页
       ·碳纳米管第20页
     ·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第20-31页
       ·氧化钌第20-23页
       ·氧化镍、氧化钴第23页
       ·二氧化锰第23-25页
       ·五氧化二钒第25-27页
       ·V_6O_(13)第27-29页
       ·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第29-31页
   ·超级电容器用电解液第31-32页
     ·水系电解液第31-32页
       ·酸性水溶液电解液第31页
       ·中性电解液第31页
       ·碱性电解液第31-32页
     ·有机电解液第32页
     ·固体电解质和凝胶电解质第32页
   ·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和原理第32-37页
     ·循环伏安法第33-35页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方法第35-37页
   ·课题选题背景与意义第37-39页
   ·本论文的工作第39-40页
第二章 淬冷法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无定形V_2O_5及其电容性能研究第40-53页
   ·引言第40页
   ·实验部分第40-42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0-41页
     ·无定形V_2O_5 的制备第41页
     ·样品表征第41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1-42页
       ·电极的制备第41页
       ·循环伏安测试第41-42页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52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42-43页
     ·XRD 分析第43-44页
     ·SEM 分析第44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52页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第44-47页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47-52页
   ·本章小结第52页
   ·本章特色与新意之处第52-53页
第三章 V_2O_5/PANI 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第53-65页
   ·引言第53页
   ·实验部分第53-56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3-54页
     ·样品的制备第54-55页
       ·对甲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制备第54页
       ·V_2O_5/PANI 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4-55页
     ·材料表征第55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5-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4页
     ·XRD 分析第56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56-57页
     ·SEM 分析第57-59页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第59-61页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61-64页
   ·本章小结第64页
   ·本章新颖与特色之处第64-65页
第四章 片状V_6O_(13)的制备及其赝电容性能研究第65-75页
   ·引言第65页
   ·实验部分第65-66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65-66页
     ·V_6O_(13)的制备第66页
     ·样品表征第66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4页
     ·TGA 和 DSC 曲线分析第66-67页
     ·XRD 分析第67-68页
     ·XPS 分析第68页
     ·SEM 分析第68-69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69-74页
       ·循环伏安曲线分析第69-71页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第71-73页
       ·循环性能测试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页
   ·本章新颖与特色之处第74-7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5-78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75-76页
   ·本论文工作新颖之处第76-77页
   ·今后工作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海拔梯度格局研究
下一篇:水电站机组振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