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混凝土裂缝宽度计算与有限元分析的意义 | 第8-9页 |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裂缝宽度计算 | 第9-10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 | 第10-11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特色 | 第11-1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本论文的主要特色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 | 第13-20页 |
·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 | 第13-16页 |
·荷载作用产生的裂缝 | 第13-14页 |
·温度产生的裂缝 | 第14页 |
·收缩变形产生的裂缝 | 第14-15页 |
·碱-骨料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 第15页 |
·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 | 第15页 |
·钢筋腐蚀引起的裂缝 | 第15-16页 |
·钢筋混凝土开裂的控制 | 第16-20页 |
·混凝土结构开裂的类型 | 第16-17页 |
·钢筋腐蚀与裂缝的关系 | 第17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对裂缝控制的要求 | 第17-20页 |
第三章 裂缝宽度计算 | 第20-36页 |
·裂缝宽度计算理论 | 第20-28页 |
·粘结滑移理论 | 第20-23页 |
·无粘结滑移理论 | 第23-26页 |
·综合理论 | 第26-27页 |
·实验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国外计算公式 | 第28-31页 |
·美国AC1318 规范 | 第28-29页 |
·英国水泥与混凝土学会公式(CP-110 规范公式) | 第29-30页 |
·欧洲CEB-FIP(1978)公式 | 第30-31页 |
·国内计算公式 | 第31-34页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公式 | 第31-33页 |
·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 267-98)公式 | 第33-34页 |
·港工规范公式的改进建议 | 第34-36页 |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有限元分析 | 第36-51页 |
·钢筋混凝土的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分离式模型 | 第36页 |
·整体式模型 | 第36-37页 |
·组合式模型 | 第37页 |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模拟 | 第37-41页 |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的模拟 | 第37-38页 |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第38-41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中的裂缝模型 | 第41-44页 |
·分离式裂缝模型 | 第41-42页 |
·弥散式裂缝模型 | 第42-44页 |
·内嵌式裂缝模型 | 第44页 |
·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44-47页 |
·裂缝宽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的实现 | 第47-51页 |
第五章 ANSYS 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51-59页 |
·钢筋混凝土模拟的主要单元 | 第51-57页 |
·混凝土单元Solid65 | 第51-55页 |
·钢筋单元Link8 | 第55页 |
·弹簧单元Combine39 | 第55-57页 |
·混凝土有限元分析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7-59页 |
·网格密度 | 第57页 |
·约束条件 | 第57-58页 |
·非线性求解方法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算例 | 第59-72页 |
·试验构件及内容介绍 | 第59-61页 |
·梁的几何尺寸及配筋 | 第59-60页 |
·试验过程和量测内容 | 第60页 |
·试验梁的材料力学性能 | 第60-6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1-66页 |
·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的定义 | 第61-62页 |
·建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 | 第62-65页 |
·加载模式 | 第65-66页 |
·结果对比 | 第66-72页 |
·挠度 | 第66-68页 |
·钢筋应变 | 第68-69页 |
·裂缝宽度 | 第69-7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5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