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页 |
·二氧化钛的结构和光催化原理 | 第11-12页 |
·TiO_2光催化剂的稀土改性研究 | 第12-16页 |
·引入稀土的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角度 | 第14页 |
·光催化活性的评价 | 第14页 |
·稀土引入对TiO_2及其光催化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影响改性效果的因素 | 第15-16页 |
·研究光催化过程的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目标物的分析方法 | 第16页 |
·终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16页 |
·中间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TiO_2/溶液界面特性 | 第17-18页 |
·半导体纳米薄膜电极的特性及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论文的选题、总体思路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Ce(x%)-TiO_2薄膜电极的制备和表征 | 第23-32页 |
·前言 | 第23-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的表征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表面物质的xRD表征 | 第26-27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表面物质的TEM表征 | 第27-29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表面物质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29-31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Ce(x%)-TiO_2薄膜电极循环伏安测试 | 第32-42页 |
·前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电化学测试体系 | 第32-33页 |
·电极准备 | 第33页 |
·ITO电极的电位窗口测定 | 第33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ITO电极的电位窗口 | 第33-34页 |
·选择3.5%的NaCl水溶液作电解液的依据 | 第34页 |
·扫描速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的循环伏安测试 | 第35-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Ce(x%)-TiO_2薄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 | 第42-58页 |
·前言 | 第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电化学测试体系 | 第42-43页 |
·电极准备 | 第43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测试电位的选择 | 第43页 |
·Ce(x%)-TiO_2薄膜电极阻抗图谱分析 | 第43-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电子自旋共振及初步应用实验 | 第58-71页 |
·前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电子自旋共振测试 | 第58-59页 |
·抗菌实验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9页 |
·极化电位-波长对应关系 | 第59-61页 |
·自由基测试 | 第61-68页 |
·抗菌性能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发表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