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涡流传感器开发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国内外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0-13页 |
| ·电涡流检测与被测材料的相关性研究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现有电涡流检测技术和设备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电涡流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4-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理论基础与总体方案设计 | 第17-30页 |
| ·电涡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 ·电涡流传感器等效电路与线圈阻抗分析 | 第18-21页 |
| ·电涡流传感器等效电路 | 第18-19页 |
| ·电涡流传感器线圈阻抗计算与分析 | 第19-21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基础理论 | 第21-22页 |
| ·影响涡流磁场强度的因素 | 第21页 |
| ·矢量投影法 | 第21-22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设计总体方案 | 第22-26页 |
| ·基于相敏检波原理的模拟电路实现方案 | 第23-25页 |
| ·基于控制器的数字电路实现方案 | 第25-26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设计方案选择 | 第26-29页 |
| ·新型电涡流设计总体方案选择 | 第26-28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控制器选择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30-50页 |
| ·传统电涡流传感器信号变换电路设计技术回顾 | 第30-33页 |
| ·交流电桥电路 | 第30-31页 |
| ·正反馈电路 | 第31-32页 |
| ·谐振式电路 | 第32-33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33-49页 |
| ·信号发生模块设计 | 第33-39页 |
| ·线圈响应信号分离模块设计 | 第39-41页 |
| ·幅值相位提取模块设计 | 第41-46页 |
| ·幅值相位提取电路设计 | 第41-43页 |
| ·信号衰减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 ·显示模块设计 | 第46-49页 |
| ·LED 显示原理 | 第46-47页 |
| ·多位数字显示控制技术 | 第47页 |
| ·显示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软件程序设计 | 第50-63页 |
| ·单片机片内模块调用程序设计 | 第50-56页 |
| ·信号发生激励源的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 ·信号采集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 ·显示模块的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 ·线圈阻抗实部与虚部计算程序设计 | 第56-57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程序信号变换的程序设计 | 第57-60页 |
| ·位移检测拟合模型 | 第58-59页 |
| ·位移检测反演算法 | 第59-60页 |
| ·非线性校正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 ·非线性校正方法 | 第60-61页 |
| ·非线性校正的软件程序实现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实验平台搭建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63-81页 |
| ·电路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 第63-66页 |
| ·电路系统的调试 | 第66-69页 |
| ·方波信号生成电路调试 | 第66页 |
| ·正弦信号生成电路调式 | 第66-68页 |
| ·线圈阻抗响应信号分离电路调试 | 第68-69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电路功能测试平台搭建 | 第69-70页 |
|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70-79页 |
| ·同一被测材料、不同检测距离测试 | 第71-72页 |
| ·同一检测距离、不同被测材料测试 | 第72页 |
| ·不同测试材料、不同检测距离测试 | 第72-79页 |
| ·新型电涡流传感器技术指标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1-82页 |
| ·展望与今后研究方向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