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

前言第1-9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第9-17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9页
  一、自我概念的界定第9页
  二、人际关系的界定第9页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研究综述第9-13页
  一、社会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第9-10页
  二、心理学对自我概念的研究第10-13页
 第三节 人际关系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一、西方的人际关系理论第13-14页
  二、中国的人际关系理论第14-16页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第二章 研究设计第17-20页
 一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17页
 二 研究假设第17页
 三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 文献研究部分第17页
  (二) 问卷调查部分第17-18页
  (三) 个案访谈第18页
 四 测量工具第18页
  (一) 自我概念平定工具第18页
  (二) 人际关系评定工具第18页
 五 研究的程序与步骤第18页
 六 统计分析第18-2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0-39页
 第一节 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总体状况和特征第20-22页
 第二节 性别在人际关系具体维度上的差异检验第22-23页
 第三节 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概念及人际关系上的得分差异第23-24页
 第四节 不同学校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检验第24-25页
 第五节 专业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检验第25-27页
 第六节 不同年级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总分上的差异第27-30页
 第七节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比较第30-31页
  一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较第30页
  二 不同家庭居住地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比较第30-31页
 第八节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比较第31-35页
  一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自我概念上的比较第31-34页
  二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比较第34-35页
 第九节 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第35-36页
 第十节 回归分析第36-39页
第四章 讨论第39-57页
 第一节 男女生在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分析第39-40页
 第二节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概念、人际关系上差异分析第40-42页
 第三节 不同学校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分析第42-43页
 第四节 文理专业学生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分析第43-44页
 第五节 不同年级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分析第44-45页
 第六节 不同家庭居住地在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分析第45-49页
 第七节 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自我概念上和人际关系上的差异分析第49-50页
 第八节 对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具体维度的相互影响的原因分析第50-55页
  一 以人际关系各具体维度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第52-53页
  二 以自我概念各具体维度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第53-55页
 第九节 结论第55-57页
第五章 教育对策第57-63页
 第一节 重视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第57-58页
 第二节 从自我批评、自我认同与接人待物的相互影响谈教育对策第58-61页
 第三节 从异性交往对社会自我的影响谈教育对策第61页
 第四节 从交际交友对心理自我的影响谈教育对策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一:第66-67页
附录二:第67-70页
后记第70-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1-72页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用多路望远镜系统测量~9Be(n,xα)反应的双微分截面
下一篇:使用HI-13加速器进行keV共振能区中子全截面测量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