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领域业主信用管理体系理论及信用约束机制模型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我国建设领域诚信缺失现状 | 第11-15页 |
·建设领域的信用主体及其诚信问题 | 第11-13页 |
·业主失信是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源头 | 第13-14页 |
·业主失信的危害 | 第14-15页 |
·建设领域诚信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 第15-20页 |
·建设领域的诚信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业主失信问题的理论分析 | 第21-50页 |
·定义“业主”的概念 | 第21-25页 |
·“业主”的概念与范畴 | 第21-22页 |
·业主的职责 | 第22-23页 |
·业主类别的划分 | 第23-24页 |
·辨析“业主”与“建设单位” | 第24-25页 |
·业主诚信缺失现状产生原因 | 第25-28页 |
·业主诚信缺失现状产生的外因 | 第25-26页 |
·业主自身的原因 | 第26-27页 |
·建筑市场发展的不完善 | 第27-28页 |
·信用的基本概念 | 第28-32页 |
·“信用”的含义 | 第28-29页 |
·信用的本质特征 | 第29页 |
·信用的结构 | 第29-30页 |
·经济活动中的信用机制 | 第30-32页 |
·业主的信用概念分析 | 第32-36页 |
·建筑市场的信用结构 | 第32-33页 |
·业主信用管理体系的信用机制 | 第33-36页 |
·国际惯例的业主制对“业主”的保护 | 第36-37页 |
·国际惯例的工程业主制内涵及运作 | 第36页 |
·国际惯例的工程业主制实施前提 | 第36-37页 |
·业主失信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 第37-49页 |
·信息经济学分析 | 第37-38页 |
·建筑市场信息不对称分析 | 第38-43页 |
·解决业主失信问题的思路 | 第43页 |
·业主─监管博弈分析 | 第43-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业主的信用主体的确定 | 第50-72页 |
·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 | 第50-65页 |
·政府投资项目的类别 | 第50-51页 |
·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的业主 | 第51-53页 |
·政府投资项目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53-56页 |
·建筑市场的政府信用的双重性 | 第56-57页 |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业主的组织及其特点 | 第57-58页 |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改革 | 第58-63页 |
·政府投资项目委托-代理关系的改进建议 | 第63-65页 |
·房地产开发企业业主 | 第65页 |
·从事非建设投资开发的业主 | 第65-70页 |
·监理公司向项目管理公司转型过程中的信用培养 | 第67-69页 |
·业主代表制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业主信用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构建 | 第72-92页 |
·业主信用管理体系 | 第72-73页 |
·业主信用管理体系的参与主体 | 第73-75页 |
·业主信用管理体系的构成 | 第75-87页 |
·征信数据 | 第75-85页 |
·信用管理相关立法 | 第85-86页 |
·业主的监管主体 | 第86-87页 |
·业主信用管理制度 | 第87-91页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5章 解决业主拖欠工程款的对策和建议 | 第92-104页 |
·工程款的拖欠 | 第92-93页 |
·业主拖欠工程款的现状及特点 | 第92-93页 |
·拖欠工程款的危害 | 第93页 |
·业主信用管理体系对业主拖欠行为的约束 | 第93-94页 |
·解决业主拖欠问题的信用制度 | 第94-97页 |
·业主支付担保制度 | 第95-96页 |
·留置权制度 | 第96-97页 |
·解决业主拖欠问题的其他措施 | 第97-102页 |
·对FIDIC和 AIA中促使业主支付条款的借鉴 | 第99-101页 |
·业主支付能力指导方针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2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