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6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 第10页 |
·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 第10-11页 |
·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12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 第13-14页 |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第14页 |
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1 绝对优势理论 | 第16页 |
2 相对优势理论 | 第16-17页 |
3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 第17-20页 |
4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构成要素理论 | 第20-23页 |
·价格竞争力 | 第20-21页 |
·质量竞争力 | 第21-22页 |
·信誉竞争力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23-33页 |
1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 第23页 |
2 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测度 | 第23-27页 |
·简单比较法 | 第23-24页 |
·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法 | 第24页 |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法 | 第24页 |
·国际竞争力指数 | 第24-25页 |
·国内资源成本法 | 第25-27页 |
·国内资源成本 | 第25页 |
·社会净收益 | 第25-26页 |
·名义保护率 | 第26页 |
·效率优势指数 | 第26页 |
·规模优势指数SAI | 第26-27页 |
3 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27-33页 |
·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总体评价 | 第27-29页 |
·湖南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 | 第29-33页 |
·粮食发展状况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29-30页 |
·畜牧业发展状况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30-31页 |
·油料发展状况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31-32页 |
·水果发展状况与国际竞争力分析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影响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 第33-41页 |
1.农业生产要素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第33-37页 |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影响 | 第33-35页 |
·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农产品竞争力 | 第33页 |
·湖南省农业劳动力资源状况 | 第33页 |
·劳动力资源竞争优势检验 | 第33-35页 |
·土地要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湖南耕地资源 | 第35页 |
·土地资源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资本要素的影响 | 第36-37页 |
·湖南农业投资变化趋势 | 第36页 |
·农业投资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农业投资增长率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 第37页 |
2 国内需求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第37-38页 |
3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第38-40页 |
·农业上游产业的影响 | 第38-39页 |
·农业流通产业的影响 | 第39页 |
·发展滞后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对湖南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农业市场主体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提升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 第41-48页 |
1 培育市场经营主体 | 第41-43页 |
·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 第41-42页 |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基本点 | 第41页 |
·增强农户的投资意识和投资能力 | 第41-42页 |
·加快农村信息流转,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 | 第42页 |
·培育农村中介组织 | 第42-43页 |
2 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提高市场国际竞争力 | 第43-44页 |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 | 第43页 |
·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外支出 | 第43页 |
·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市场,降低流通费用 | 第43-44页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 第44页 |
3 调整政府对农业支持与保护的政策 | 第44-46页 |
·从目前的价格保护转变为以制度化的非价格保护为主 | 第44-45页 |
·保护政策从边境措施向国内支持调整 | 第45页 |
·由"以农补工"向"农工"平行发展并过渡到"以工补农"的农业保护政策 | 第45-46页 |
4 通过产品创新发展品牌农业 | 第46-48页 |
·实行农业标准化制度,使农产品生产与国际标准接轨 | 第46-47页 |
·实施绿色营销,发展品牌农业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