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傣族生态文化及其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言第8-12页
 (一)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9-10页
 (三) 文献综述第10-11页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1-12页
一、生态文化概述第12-18页
 (一) 生态文化的含义与内容第12-15页
  1. 生态文化的含义第12-13页
  2. 生态文化的内涵第13-15页
 (二) 生态文化的特征第15-18页
  1. 生态文化具有深刻的继承性第15-16页
  2. 生态文化具有明显的全球意识第16-17页
  3. 生态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第17-18页
二、傣族生态文化理念概述第18-22页
 (一) 傣族概况第18-19页
  1. 傣族源流第18页
  2. 傣族的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特征第18-19页
 (二) 傣族生态文化理念的思想内涵第19-22页
  1. 天人一体的自然观第19页
  2. 感恩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第19-20页
  3. 顺应自然、节制贪欲的可持续理念第20-22页
三、傣族生态文化理念的具体表现第22-41页
 (一) 宗教中的生态文化理念第22-26页
  1. 多神崇拜中的生态意蕴第22-24页
  2. 佛教文化所蕴含的生态理念第24-25页
  3. 龙山神林第25-26页
 (二) 傣族生产方式中的生态文化理念第26-30页
  1. 稻种文化第26-28页
  2. 水资源管理第28-29页
  3. 采集、渔猎文化第29-30页
 (三) 傣族生活方式中的生态文化理念第30-37页
  1. 傣寨的生态文化理念第30-32页
  2. 傣族饮食文化的生态理念第32-34页
  3. 服饰文化的生态理念第34页
  4. 傣族艺术领域的生态意蕴第34-36页
  5. 节庆文化的生态理念第36-37页
 (四) 傣族禁忌习俗中的生态文化理念第37-41页
  1. 礼俗禁忌的生态理念第37-38页
  2. 封建条例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第38-41页
四、傣族生态文化立法保护的现状与不足第41-50页
 (一) 傣族生态文化理念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困境第41-44页
  1. 外来文化的入侵改变着傣族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第42页
  2. 经济开发对傣族生态文化的影响第42-43页
  3. 城市化对傣族生态文化的影响第43页
  4. 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傣族生态文化的影响第43-44页
 (二) 傣族生态文化立法保护的现状第44-46页
  1.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订)》第44-45页
  2.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传统建筑保护条例》第45页
  3.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资源保护条例》第45-46页
  4. 《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第46页
 (三) 傣族生态文化立法保护的不足第46-50页
  1. 法律保护欠缺,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第47页
  2. 重公法保护、轻私法保护,民事保护滞后第47-48页
  3. 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第48页
  4. 法律责任不完善第48-50页
五、傣族生态文化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第50-63页
 (一) 傣族生态文化法律保护的意义第50-53页
  1. 傣族生态文化理念的历史价值第50-51页
  2. 傣族生态文化理念的现实意义第51-53页
 (二) 傣族生态文化法律保护制度完善的原则第53-56页
  1. 尊重民族文化权利的原则第53-54页
  2. 原真性保护的原则第54页
  3. 合理利用的原则第54页
  4. 政府行为主导的原则第54-55页
  5.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第55页
  6. 诸法协调一致的原则第55-56页
 (三) 傣族生态文化法律保护制度的构建第56-63页
  1. 基本原则第56-57页
  2. 功能区划第57-58页
  3. 管理机构和职责第58-59页
  4.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第59-60页
  5. 合理开发利用第60-61页
  6. 鼓励与惩罚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9-70页
附录B: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态文化保护区管理条例(建议稿)第70-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下一篇:LF热态渣循环利用过程中脱硫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