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6页 |
1.1 转基因培育蓝色花卉品种 | 第7-12页 |
1.1.1 蓝色花形成的机理 | 第7-9页 |
1.1.1.1 蓝色花色素 | 第8页 |
1.1.1.2 助色素 | 第8页 |
1.1.1.3 较高的液泡pH值 | 第8-9页 |
1.1.2 蓝色花品种转基因育种的主要途径 | 第9-12页 |
1.1.2.1 向非蓝色花植物中引入编码F3′5′H或调节其活性的基因 | 第10-11页 |
1.1.2.2 反义抑制或共抑制某些基因使花色向蓝色转变 | 第11页 |
1.1.2.3 升高液泡pH值 | 第11-12页 |
1.2 菊花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2-15页 |
1.2.1 再生途径 | 第12-13页 |
1.2.2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3-14页 |
1.2.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14-15页 |
1.3 转基因培育蓝色花菊花品种的可能性 | 第15页 |
1.4 本研究的设计思想 | 第15-16页 |
2 5个菊花品种不定芽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6-4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6-2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剂 | 第16-17页 |
2.1.3 试验工具 | 第17页 |
2.1.4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17页 |
2.1.5 试验设计 | 第17-20页 |
2.1.5.1 外植体灭菌 | 第17-18页 |
2.1.5.2 试管苗的获得 | 第18-19页 |
2.1.5.3 扩繁试管苗 | 第19页 |
2.1.5.4 试管苗的生根试验 | 第19页 |
2.1.5.5 不定芽再生正交设计试验 | 第19页 |
2.1.5.6 不定芽再生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 | 第19-20页 |
2.1.6 试验方法 | 第20-21页 |
2.1.6.1 外植体灭菌 | 第20页 |
2.1.6.2 试管苗的获得 | 第20页 |
2.1.6.3 扩繁试管苗 | 第20页 |
2.1.6.4 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 | 第20-21页 |
2.1.6.5 不定芽再生试验 | 第2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44页 |
2.2.1 外植体灭菌 | 第21-25页 |
2.2.2 试管苗的获得 | 第25-36页 |
2.2.3 扩繁试管苗 | 第36-39页 |
2.2.4 试管苗的生根和移栽 | 第39-41页 |
2.2.5 ‘荷兰白’不定芽再生正交设计试验 | 第41-42页 |
2.2.6 ‘荷兰白’不定芽再生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 | 第42-44页 |
2.3 讨论 | 第44-46页 |
2.3.1 试管苗的获得 | 第44页 |
2.3.2 试管苗的扩繁和生根移栽 | 第44-45页 |
2.3.3 ‘荷兰白’不定芽再生试验 | 第45-46页 |
3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52页 |
个人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图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