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翘翘板--幼儿元认知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表目录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9页 |
一 幼儿元认知研究扫描 | 第13-14页 |
二 本研究中相关概念的厘定 | 第14-17页 |
三 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 第17-18页 |
四 本论文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幼儿元认知研究的文化背景 | 第19-34页 |
一 “元”概念产生的哲学根源 | 第19-20页 |
二 元认知的历史演变 | 第20-25页 |
三 幼儿元认知研究的文化背景 | 第25-34页 |
第二章 幼儿元认知研究方法 | 第34-48页 |
一 元认知研究的一般方法 | 第34-38页 |
二 幼儿元认知研究的一般方法 | 第38-41页 |
三 本研究中所用的方法 | 第41-48页 |
第三章 幼儿元认知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第48-52页 |
第四章 幼儿元认知“素”描 | 第52-75页 |
一 幼儿元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结论 | 第52-56页 |
1 幼儿元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的结构框架 | 第52-53页 |
2 幼儿元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 | 第53页 |
3 幼儿元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的评定 | 第53-54页 |
4 幼儿元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的信度与效度 | 第54-55页 |
5 幼儿元认知教师评定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第55-56页 |
6 简要结论 | 第56页 |
二 了解幼儿元认知的三个研究 | 第56-73页 |
研究一:了解幼儿的元认知知识 | 第56-63页 |
研究二: 了解幼儿的元认知体验 | 第63-66页 |
研究三: 了解幼儿的元认知调节 | 第66-73页 |
三 总体结论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幼儿元认知“深”描:元认知知识 | 第75-94页 |
一 人的范畴 | 第76-79页 |
二 任务范畴 | 第79-80页 |
三 策略范畴 | 第80-94页 |
幼儿的策略类型 | 第81-89页 |
幼儿策略发展的主要阶段 | 第89-91页 |
幼儿策略行为的模型 | 第91-94页 |
第六章 幼儿元认知“深”描:元认知体验 | 第94-100页 |
一 知的体验 | 第95-98页 |
二 情的体验 | 第98-100页 |
第七章 幼儿元认知“深”描:元认知调节 | 第100-136页 |
一 自我计划 | 第100-107页 |
计划 | 第101-105页 |
自我计划 | 第105-107页 |
二 自我调节 | 第107-128页 |
过程认知的自我调节 | 第108-119页 |
情境认知的自我调节 | 第119-128页 |
三 自我评价 | 第128-136页 |
第八章 幼儿元认知发展 | 第136-156页 |
一 幼儿元认知的类型 | 第136-138页 |
二 幼儿元认知发展特点 | 第138-146页 |
三 幼儿元认知的早期发生及关键年龄 | 第146-148页 |
四 幼儿元认知发展的基本趋势 | 第148-153页 |
五 幼儿元认知功能 | 第153页 |
六 影响幼儿元认知发展的因素 | 第153-156页 |
第九章 促进幼儿元认知发展的措施 | 第156-165页 |
一 宏观环境:过程、动态、发展式研究眼光 | 第156-157页 |
二 中观环境:良好的教学生态 | 第157-161页 |
三 微观环境:丰富的元认知策略知识 | 第161-165页 |
结语 | 第165-170页 |
参考文献 | 第170-175页 |
附录一 | 第175-177页 |
附录二 | 第177-178页 |
附录三 | 第178-181页 |
附录四 | 第181-184页 |
附录五 | 第184-186页 |
附录六 | 第186-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