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 第1-12页 |
引 言 | 第12-16页 |
·转录因子CBF1及植物抗寒基因工程 | 第12-13页 |
·立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13-16页 |
第一部分 草莓离体再生 | 第16-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6-18页 |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植物激素 | 第16页 |
·主要培养基 | 第16-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草莓无菌试管苗材料的准备 | 第18页 |
·接种方法 | 第18页 |
·试验处理 | 第18-19页 |
·不定芽的伸长及根的诱导 | 第19-20页 |
·数据统计 | 第2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外植体接种后的形态变化 | 第20页 |
·不同基因型草莓品种叶片再生不定芽情况 | 第20-21页 |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21页 |
·蔗糖和琼脂浓度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21-22页 |
·不同激素对叶片不定芽的诱导作用 | 第22-24页 |
·6-BA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诱导 | 第22-23页 |
·2,4-D、IAA、IBA和NAA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诱导 | 第23-24页 |
·TDZ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诱导 | 第24页 |
·苗龄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24-25页 |
·暗培养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外植体和外植体培养方式 | 第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草莓基因型 | 第26-27页 |
·生长调节物质 | 第27页 |
·外植体 | 第27-28页 |
4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二部分 根癌农杆菌介导CBF1基因的遗传转化 | 第29-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材料 | 第29-30页 |
·植物材料 | 第29页 |
·农杆菌菌株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30页 |
·抗生素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2页 |
·选择培养中抑菌抗生素及浓度的确定 | 第30页 |
·选择培养中Kan选择压的确定 | 第30页 |
·农杆菌叶盘法的转化程序 | 第30-31页 |
·转化因子的筛选 | 第31页 |
·抗性芽的增殖、生根 | 第31-32页 |
·转化结果的评价 | 第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选择培养中抑菌抗生素及浓度的确定 | 第32-33页 |
·培养中Kan选择压的确定 | 第33-34页 |
·转化因子的筛选 | 第34-36页 |
·AS、SA及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4页 |
·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预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5页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筛选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36页 |
·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36-37页 |
3 讨论 | 第37-38页 |
·关于农杆菌的有效抑制问题 | 第37页 |
·关于转化体的筛选 | 第37-38页 |
4 结论 | 第38-40页 |
第三部分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及抗寒性鉴定 | 第40-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3页 |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CTAB法) | 第40-41页 |
·质粒DNA的少量制备 | 第41页 |
·PCR扩增及电泳检测 | 第41-42页 |
·转基因植株的移栽 | 第42页 |
·抗寒电导率的测定 | 第42-43页 |
·抗寒生长恢复实验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3-44页 |
·转基因植株的生长 | 第44页 |
·离体叶片抗寒性电导率测定 | 第44页 |
·植株抗寒性生长恢复实验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页 |
·关于转录因子CBF1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潜力探讨 | 第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5 关于后期工作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 谢 | 第52-53页 |
图 版 | 第53-57页 |
个人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