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 第1-9页 |
一、 我国交通事故状况及解决损害赔偿问题的方式 | 第9-13页 |
(一) 我国的汽车发展及交通事故状况 | 第9页 |
(二) 《安全法》颁布前解决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的状况 | 第9-13页 |
二、 《安全法》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规定 | 第13-16页 |
(一) 交通事故的定义 | 第13页 |
(二)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 | 第13-14页 |
(三) 关于损害赔偿制度、归责原则的规定 | 第14页 |
(四) 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问题 | 第14-15页 |
(五) 关于医疗机构的义务 | 第15-16页 |
三、 我国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与各国的比较 | 第16-23页 |
(一) 立法情况 | 第16-17页 |
(二) 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 | 第17-20页 |
(三) 损害赔偿的原则及范围 | 第20-23页 |
四、 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 第23-28页 |
(一) 责任保险的法律起源 | 第23-24页 |
(二) 责任保险的性质和特征 | 第24-25页 |
(三) 强制第三者责任保险与自愿第三者责任保险的区别 | 第25页 |
(四) 国外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赔偿的范围及标准 | 第25-26页 |
(五) 国外有特色的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 第26-28页 |
五、 我国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 | 第28-32页 |
(一) 我国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二) 交通事故处理工作对强制保险制度的需求 | 第29-32页 |
六、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立法 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32-35页 |
(一) 参保车辆 | 第32页 |
(二) 第三者(第三人) | 第32-33页 |
(三) 保险费率问题 | 第33-35页 |
七、 如何落实机动车第三者强制保险制度 | 第35-37页 |
(一) 加强车辆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检查、监督 | 第35-36页 |
(二) 加强公安机关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障实行机动车浮动费率 | 第36-37页 |
八、 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 第37-44页 |
(一) 立法目的 | 第37页 |
(二) 法律起源 | 第37-38页 |
(三) 性质及特征 | 第38-39页 |
(四) 救助基金在损害赔偿中的作用 | 第39页 |
(五) 国外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建立情况 | 第39-40页 |
(六) 基金的来源 | 第40-42页 |
(七) 救助基金如何垫付医疗费用 | 第42页 |
(八) 《安全法》关于救助基金规定的缺陷 | 第42-44页 |
九、 发展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的建议 | 第44-45页 |
参 考 文 献 | 第45-47页 |
后 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