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1页 |
第一章 《红楼梦》评点的历史文化背景 | 第11-15页 |
一 评点之学的产生与小说评点的发展 | 第11-13页 |
二 脂评和红楼梦评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红楼梦》评点家及其评点 | 第15-22页 |
一 《红楼梦》评点家的生平经历 | 第15-19页 |
二 《红楼梦》评点的论述范围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红楼梦》评点中关于人物塑造的主要理论 | 第22-49页 |
一 人物的个性化与真实性 | 第22-24页 |
二 人物品评 | 第24-28页 |
三 描写人物的方式 | 第28-38页 |
1 肖像描写 | 第28-30页 |
2 语言描写 | 第30-33页 |
3 动作描写 | 第33-36页 |
4 细节描写 | 第36-37页 |
5 环境描写 | 第37-38页 |
四 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 第38-49页 |
1 白描 | 第38-39页 |
2 对比与衬托 | 第39-41页 |
3 侧面烘托 | 第41-42页 |
4 命名的谐音和寓意 | 第42-44页 |
5 诗词韵文与人物塑造 | 第44-46页 |
6 不写之写和春秋笔法 | 第46-49页 |
第四章 《红楼梦》评点中关于人物塑造理论的成就 | 第49-59页 |
一 《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对前人小说评点的承袭与发展 | 第49-53页 |
二 《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对其他门类艺术理论的借鉴 | 第53-55页 |
三 《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与西方人物塑造理论的比较 | 第55-59页 |
第五章 对《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的评价 | 第59-63页 |
一 《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的优劣得失 | 第59-60页 |
二 《红楼梦》评点中人物塑造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附表 | 第64-70页 |
参考引用书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